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滚动播报:
位置 >时代纪实 > 专题 >

"三八"红旗手谢莲英把感恩与大爱再传递

发布时间:2020-03-26 07:2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柏满富 李慧 报道)近日,湖南省常宁市妇联主席刘晓梅一行到社会福利院考察职工"三八"红旗手谢莲英同志。该院院长黄刚伦、民政局妇联主任贺巧凤陪同考察。考察中刘主席表示谢莲英是一个热情、有温度、上进、爱学习、坚强、懂感恩的女人。

常宁市妇联主席刘晓梅一行到社会福利院考察职工"三八"红旗手谢莲英同志

据悉:谢莲英是一个自身两次被遗弃的孤儿,长在福利院,打拼在园艺场 、殡仪馆,最后又回到福利院成为一名护理服务孤寡老人的职工。

护理人员推着耄耋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

她把感恩传递给儿女

2019年隆冬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公园里的大乔木都落叶了,来往泉峰公园的行人络绎不绝。在公园路下坡处一栋低矮老旧房的三楼,记者找到了谢莲英的家。她正好调休,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家一边烤火,一边看书。记者“参观”了一下谢莲英的家,是2003年买的二手房,面积58平米的二室一厅,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斑驳脱落的墙壁,以前似乎做过几次粉刷。客厅的家具都是陈旧老式的,圆桌、方桌、角柜、茶几、木沙发等家具颜色各不相同,明显不是统一买的,而是不同时候凑来的,唯有一台冰箱看起来很新,顶上还用报纸铺着挡灰尘,正墙上方挂着老人的遗像,两个卧室房间及床铺都收拾得整整齐齐,一间是她的,一间是他儿子的,几乎没有一件时尚的家具或电器,厨房也很小,但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她说儿子在乡镇社工站工作,回家时间不多。一套几十平米的房子,以前一家四口人住很拥挤,她男人走了,女儿出嫁了,儿子工作了,现在竟空落落的。

在她儿子贺俊杰的眼里:“妈妈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是内外兼顾的女强人。她从小没有了父母的爱,在社会关爱和异样的眼光中长大,她学会了坚强和独立。她身体不好,患有糖尿病,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懂得感恩的谢莲英,把这份感恩教育传承给了两个孩子。老大女儿读完初中,就辍学去广东打工了,虽然学习成绩很好,而且自己也渴望多读书。但是,女儿说要让弟弟多读书,让弟弟将来更有出息,希望弟弟以后好好照顾母亲、回报母亲……儿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4年了,前几年是在深圳打工,赚了些钱,还考了会计证。2017年,儿子回到家乡常宁,要与母亲在一起,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甚至还与姐姐一起凑些钱,把原来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并买了冰箱和洗衣机,总算让母亲住得舒服些了。

在她女儿贺仲君小学的作文中,记者发现了这样的记叙:“我妈妈利用休息时间去给别人擦皮鞋。刚开始还是有点抹不开面子,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慢慢的时间长了,也变得自信了。并没有因为擦皮鞋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反而因为擦皮鞋多了一份收入,改善了家里生活,因此更加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会更好。”

谢莲英认为,“在物资相对发达的今天,精神的丰富和同情弱者才是最珍贵的。人最高贵的品质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对于儿女的教育,她因为读书不多,不能在知识上教孩子什么,但是,她要儿女从小养成好习惯,对社会和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人要有礼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说起自己的儿女,谢莲英充满着幸福感和满足感。“面对逆境和现实生活,一定要坚强和勇敢,一定要懂得感恩。”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把感恩传递给了儿女,不管他们在哪里、在什么单位,都懂得感恩。

她把艰难留给自己

谢莲英懂得感恩,还缘于她孤儿的身世。

她出生于1973年5月30日(据有关资料),因家庭贫寒,刚出生几十天还是婴儿的她被放在县委会门口,后被好心人谢爸爸收养一段时间。1974年11月21日(据档案资料),她又被遗弃到了福利院门口。

谢莲英谈起孤儿成长的往事,并没有讲述细节。其实,原来她很自闭,极少与人说起自己的身世与家庭。也许是真的不记得,也许已经淡忘了,也许是不想触碰那黯淡的童年。她只是说,“这么多年,要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好,思想开朗了很多,豁达了很多,愿意与人说些心里话。我是孤儿时,别人关爱呵护我;现在,我长大了,是个护理员,有充实的工作,理应关爱老人,做好服务。这既是知恩感恩,也是对社会的回报。”

谢莲英的童年就在常宁市福利院度过。那时候,不像现在,有专门的儿童福利院和老人福利院。八十年代的常宁,经济发展慢,民政福利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福利院既收养了孤残儿童,也收养着孤寡老人。从几岁,到十几岁,谢莲英在福利院,每天除了工作人员,面对最多的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几乎都是老弱多病、孤寡可怜之人。谢莲英小时候面对无数异样的眼光和嘲笑,心里有许多无法言说的痛苦。特别是在小学,没有父母接送,没有父母的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心里很难受,说不出的难受,我为什么不能融入这个集体?自己也想不通。”沉默了很久,谢莲英这样告诉记者。

读完小学,谢莲英就不肯再读书了。1986年,已经12岁的谢莲英,因不肯再上学,她请求安排到园艺场,这是她最初的工作,位于偏远的白沙镇白水岩,工作与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在那里集中生产做农活,她很好学,这样的劳动,她一学就会,她饲养过牲畜、种植过水果,养过猪,打过猪草,养过兔子,修剪过兔毛,栽过棉花,轧过棉籽,种过柑子树,摘过柑桔……那时候园艺场的棉花、柑桔远近闻名。在几乎全是男人的园艺场,只有极少数如谢莲英一样的女人,十多年他们共同体验、创造、见证了园艺场的辉煌时代。

在园艺场工作的很多事情谢莲英记忆犹新。有一年夏末,谢莲英在一次送完猪食后,又去打水给猪喝,因为身材不高,连人带桶一块掉进了池塘,水很深,几乎盖过了头。当时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几经挣扎,急中生智,在池塘里摸了十几块砖头,一块一块垒起来,才慢慢爬出池塘,不知喝了多少水,最后是自己救了自己。为了给园艺场的母猪配种,跑了十多里路、找了好几个村,才找到一头公猪,把它牵回园艺场,又亲自守候很久,才完成配种。之后几个月,母猪快要生仔了,又要全程守候母猪。还没当过母亲的谢莲英却当了一回“接生婆”,母猪生产连续几天,有一头母猪竟生了14个猪仔仔,园艺场的同事们都很高兴。

1996年起,谢莲英在常宁市殡仪馆一干十多年,由于文化不高,先后做了保洁员、管理员、保管员等服务工作。作为谢莲英的同事和救命恩人,肖冬芽认为,殡仪馆里干的都是死人的活,很不适合女人工作。谢莲英在殡仪馆遭受了无数艰苦和委屈,但都挺过来了。肖冬芽回忆说,有一次,谢莲英受到馆内一同事的欺负,被打了几个耳光。谢莲英独自关着门在房里整整一上午,肖冬芽发现情况不对,在门外大叫都没有回音,踹开房门才发现谢莲英割腕自杀,流了很多血,肖冬芽等同事赶紧把她送去医院抢救才保住性命。

从那以后,在民政局领导关心下,谢莲英被安排进了社会福利院,专门为城市孤寡老人服务。2012年,谢莲英患子宫瘤引起大出血,生命随时都有危险,在福利院领导和同事的劝说催促下,她才被送往衡阳住院做手术。大家知道,原来她是没有钱住院。是福利院安排从财务借支、同事捐助,才让她安心住院,医治好了才出院。谢莲英非常感动,总是说,没有单位、没有福利院这个大家庭,没有这么好的领导与同事,就没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幸福日子。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广告发布|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