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遇见山桃寮 见证中国魂

发布时间:2021-08-24 22:47: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只有回首来路,才能知道已经走出多远;站上时代的峰峦,才能知道发展的方位。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想要读懂它,不仅要博学的知识,更需要放下脚步,去一步步丈量那沉重的土地,顺着历史的痕迹走过,才能更好地看清他,了解他。

近期,中南大学自动化院赴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微团课与红色基因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湖南省桂东县西边山桃寮村——一个伟大而又充满传奇的村落,来了解和探寻它背后的红色故事,了解他所蕴含的党史精神。

西边山桃寮村入村的土路

一进村,不同于网络上描述的莺歌燕舞,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眼前的西边山桃寮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虽然有着很好的管理,也难掩荒凉。古树参天,密林簇拥着原始森林。旁边还有高大到看不出年月的核桃树。都在诉说着他们这些年的坚守与孤独。桃寮村作为有名的红军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湘赣边区游击队、湘南游击队在这八面山的桃寮村一带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而现在的西边山桃寮村正如当年一样,纵使无人问津,也依旧坚守,任凭风雨吹打。

顺着进村的路往前走,路的两边都是或坍塌或完整的土房子,如果没有引导,谁也不会想到,其中有一栋和其他房子别无二致的土屋就是当年的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1935年5月,红军的副政委游世雄和政治部主任李国兴率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中的一支队伍,从普乐的赤水仙到西边山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在这房子里红军游击队召开了桃寮村群众大会,在群众大会上钟为忠被推选为西边山苏维埃主席。钟为忠在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培养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决心为革命事业贡献一切。在他的带动下,钟为忠的父亲和妻子李凤才也参加了红军。桃寮村仅有17户人家分钟、郭、李、杨、曾等姓,钟姓居多。全村六十余人,以林海茫茫的八面山为革命根据地,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西边山的所有村民,在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主席钟为忠的领导下,打土豪,战土匪。后来桃寮村中心苏维埃政府扩大了工作范围,在桂东、资兴、汝城等地边界上也建立了五个区域性的苏维埃政府。在极为艰难的岁月中,钟为忠与战友们为了巩固和发展西边山游击根据地,在支援红军队伍、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年内,在红军的副政委游世雄和钟为忠的发动之下,桃寮村先后有23个男女青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为革命补充了力量。后来有部分战士随王震的队伍前往井冈山跟着毛主席进行革命斗争。党组织和红军游击支队为了更好地开展地方工作,在八面山的桃寮成立了三个工作团,分赴资兴、汝城、酃县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努力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帮助当地成立苏维埃政府、向殷实富户派粮捐款;探敌情、送情报、抬伤员,动员老百姓为红军购买日常-用品等等。组织上又安排钟为忠担任酃、桂边工作团主任。工作团为积极配合革命队伍打击敌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村中荒废的屋架和树木

来到村后,凭借着导航,队员们艰难的找到了桃寮蛮人坳的战斗旧址在这个不起眼的沟子了,曾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曾见证了当年这里的战斗,而今的破败,好像也暗示着当年战斗的惨烈。有一次最大的战斗被称为蛮人坳大战。游世雄、钟为忠指挥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四十八军进行交战。红军未有伤亡,敌人就死伤13人之多。随后敌人很不服气,趁着红军不备,马上调来大批人马进行反击,在这车湾竹林中的小坡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炮火连天,枪弹如雨。红军游击队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这次战斗造成红军伤亡二百余人,钟为忠与刘凤才等几位红军战士在一块巨石后面狙击敌人,才幸免于难。

西边山桃寮村周边的树林

建国前,桂东人一提起西边山的蛮人坳,就会联想到这是土匪打劫的地方。有钱人经过此地得带上几个保镖。在西边山的这条山路上,却是当时桂东通往酃县唯一的道路。这条山路必须经过八面山桃寮,这条路叫“上路”。进京赶考和酃县商贾贸易等都是从这条路上经过。从军营铺到桃寮得翻越海拔1670米以上的山,爬上这座高山一般两个小时左右。人们爬到山坳上,已经筋疲力尽。一般情况会在此歇歇脚,喘口气。往往在这个时候,土匪出现了,趁机出来抢劫,行路人如果不从,土匪就会将路人处死。西边山的土匪有三支队伍,一支匪首叫“尺八仔”、另一支匪首叫“黄鼠狼”和一支匪首钟亚川的。经常在整个西边山区域打劫,其中在汝城、资兴、炎陵、桃寮一带活动最为猖狂,欺压老百姓,常常成群结伙地下到村子里抢东西。更为可恶的是帮助敌人刺探红军游击队的行踪,三支土匪队伍中以钟亚川与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他还能请来敌人的部队来攻打红军游击队。蛮人坳大战之后。敌人叫嚣着树林要过火,石头要过刀。钟为忠一家全被杀光,杨家、曾家等全家老少被杀光。全村有10多人遭到国民党政府的严刑拷打,有的还用铁丝穿透手臂,造成终生残废。20多栋茅草屋无一幸免,全部被烧毁,山林也被烧毁数十亩。如今桃寮再无杨、曾二姓。全村仅17户人家,先后4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党是灯塔,照耀着前进的道路。党是旗帜,指引着胜利的方向。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大家心中对党的敬意。让所有人共同努力,在党的阳光指引下,开拓进取谋发展,与时俱进创辉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富裕文明,演绎出更灿烂的精彩!  文/(中南大学自动化院赴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微团课与红色基因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