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洪水为何触目惊心?丨洣水科普大讲堂 第二十三期

发布时间:2018-07-27 22:53:42 来源:华商报

6月份以来,

湖南省平均降雨量破历史极值,

大多数河流的水位目前也已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连日来,

连续强降雨导致衡东县河水位上涨,

衡东县几乎是在大雨“浸泡”中度过。

洪水为何触目惊心?

因为湿地正在与我们“告别”

遭遇洪水侵袭的衡东县横渡洲

遭遇洪水侵袭的衡东县沿江风光带

一排排柳树和美人蕉被洪水吞没着

抗洪一线河堤上的守望者

睡在河堤上的抗洪勇士们

洪水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专家表示,土地用途的改变以及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对洪水易发区进行的开发,特别是湿地的减少,都使得洪水的风险和危害性不断提高。

自然灾难如此频繁,洪水灾害更加凶猛,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场凶猛的洪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了湿地的分洪功能和储存作用,洪水就必然毫无缓冲可言,洪灾也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

辩证地看,洪水的泛滥跟分流面过窄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湿地面积的减少是一大原因。有资料显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性扭转。相较于上世纪50年代,长江中游70%的湿地已经消失。

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遗憾消息是:中国湿地面积8亿亩的“红线”或将被突破。

国家林业局、中科院等部门和机构的监测还显示,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中国已经损失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过半的湿地成为光鲜的城市或者肥沃的良田之后,也就失去了强大的泄洪功能。一旦遇到同等的降雨量,那么必然面临着双倍的压力。

面对红线之失和洪灾的侵蚀,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就异常重要。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完善的机制保障,不能基于短视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围垦和建设,导致“环境之肾”千疮百孔。或许我们无法让失去的湿地重现,但珍惜既有的自然遗产,从此加倍呵护,应是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人类的必然选择。

图:董超 掌上衡东

责任编辑:刘 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