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什么是福寿螺?怎么防治福寿螺?丨洣水科普大讲堂 第二十五期

发布时间:2018-07-27 23:40:45 推广 来源:洣水湿地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福寿螺的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福寿螺卵块

福寿螺的危害

因为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福寿螺是新的有害生物。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而且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

福寿螺的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

强化植检措施,对可能携带福寿螺的植物和产品进行检疫,防止人为传播;未发生区禁止人为引入、饲养;发生区要防止向外扩散。

2、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

(1)推广鸭稻共育技术,利用鸭群取食消灭幼螺和成螺;

 

(2)在产卵高峰期采用摘除卵块,降低卵的孵化率,控制种群密度;

(3)在孵化高峰期田水外排,降低幼螺的成活率;

(4)在水往交界处设置拦截网、加高田埂,阻止福寿螺进入;

(5)冬季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

(6)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改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能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发生;

(7)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

 

(8)未发现福寿螺入侵的区域,要严格禁止人为引入、饲养。

3、化学防治

(1)每亩撒施5%或6%密达杀螺颗粒480克。

(2)每亩用70%杀螺胺28克兑水喷雾。

(3)在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撒石灰25千克。

(4)每亩用茶籽饼3~5kg粉碎后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

责任编辑:刘 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