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陆志宏 报道)为推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国家确定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和大同等6个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和人口聚集。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湖南省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了“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吹响了以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为核心内容的“三强一化”建设号角。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谱新篇!衡山县紧紧围绕市委书记秦国文同志在市党代会上提出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敢为人先,主动加压,强力落实,为奋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凝智聚力,用实干彰显衡山作为。
一、坚持提升站位,主动对接,全面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衡山县作为衡阳市的北大门,在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城市进程中,要牢固树立大开放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全域开放。一是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衡山将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发挥北接长株潭、南瞰大湘南且内外通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对接融合,努力在区域经济循环中争取资源、引进项目、赢得先机;要积极承接全省发展核心区长株潭的辐射带动,在强化信息共享、服务配套、产业对接和经贸互动上下好先手棋;要深度融入大衡阳都市经济圈,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南岳衡山一体化发展,提升衡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二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背景下,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入开展企业联手帮扶行动,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项目服务机制,瞄准衡阳市14条优势产业链和衡山县8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前景好、污染少、效益高、就业多的好项目,积极引进三类“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到县内投资,全力打造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继续实施外贸“破零倍增”工程,支持衡山品牌拓展海外市场,带动技术、装备和劳务“走出去”。三是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动能。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推进财税管理绩效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放活、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县内重大产业链布局进一步优化,使衡山在湘南、湖南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加速“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三集中三到位”“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以及一窗式办理、全程网上登记审批等事项,使企业办事更加方便,积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率先落实重商、安商、稳商。
二、坚持激发活力,加快布局,倾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把衡山培育成特色显、品牌硬、实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热土,推动省级创新型县、湘南智造强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下力抓好“五好园区”建设。围绕创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五好”园区目标,重点解决当前园区在机构设置、招商方式、盈利模式、管理体制、制约机制、规划调整、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的不顺不畅问题,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落实赋权放权要求,切实扫除项目落地障碍,提高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利用水平,增强园区“自我造血”能力。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对衡山而言,要突出创新在全县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高”“新”导向,引进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要素,进一步激发高新区创新活力。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在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协同创新,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育发展一批“智造”示范企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招商与招才”“引才与引智”并重,灵活运用柔性引才方式,建设高水平创新队伍。三是加快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集中力量抓好已确定的全县8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坚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积极培育、扶持和壮大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打造一批行业知名品牌,不断提升装备制造、新材料、循环经济等重点产业链的规模与质量。
三、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引领,突出培育乡村振兴新生态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思路,想方设法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支持优质稻、小水果、“两茶”、衡山黄鸡、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基地,实现本地优质农产品“离衡出湘”。发挥现有6家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向特色产业集聚。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融合主体、搭建融合载体、丰富融合业态,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二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这一目标,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持续优化乡村布局,深入推进旅游名镇、商贸旺镇、农业重镇建设,精心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不断推动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做大做强中心村,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秀美屋场、五美庭院。因地制宜推进秸秆露天禁烧、空心房整治、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理念,推进以县域为整体的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政策,让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壮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成为助推“三农”生力军。
四、坚持精准定位,科学规划,推动形成文旅康养新集聚
衡山是文明古邑,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明奥区”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要坚持“以生态为基,以交通为脉,以文化为魂”的思路,打响衡山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一是找准旅游发展定位。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强县兴县的主导产业来谋划和布局,重点抓好“一核两带”文旅康养产业开发。“一核”即以囊括老城、新区的衡山县城为空间载体,加强与南岳旅游的合作互动,打造高品位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两带”即以环南岳旅游带、沿湘江旅游带为主轴主线,打造与南岳旅游互补互促的旅游目的地。根据市场需求与旅游发展趋势,大力开拓乡村休闲市场、红色旅游市场、文化体验市场和康养度假市场。二是打响全域旅游品牌。积极推进高品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景点建设,大力争创“国字号”品牌,加快西游洞天、双全景区、虎山福地、仙逸人间、八里小镇、中核康养、衡山竹海、紫盖峰、萱洲国家森林公园、九观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文旅标杆项目建设,促进“一核两带”集中发力,有序推动旅游开发向全域镇村延伸。三是用心做好优质服务。坚持一手抓旅游大环线、大通道和乡村公路建设,一手抓旅游小镇、特色村寨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谋划实施衡山县生态廊道建设、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山境内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高标准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同时,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引导旅游从业者提供优质服务,以一流服务赢得一流口碑,打开文旅康养大市场。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