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胡珂源 报道)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兼程,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数革命先烈们以身许国、牺牲奉献,更有千千万万普通党员们扎根基层、面朝黄土,默默书写着平凡中的伟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也有幸认识了一位这样的老党员。
在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杉木桥村村部的一间办公室里,墙壁上贴着几个大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墙边的桌案上整齐摆放着许多书籍,村干部说,这些都是村里一个老党员的“心血”,他平时很喜欢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新闻,每看到关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新闻,就会剪辑下来,然后装订成一本本书。在杉木桥村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之际,他把几十年来整理的书籍送到了村部,希望能通过村部让这些书籍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史。
关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新闻装订成几十本书
我顿时来了兴趣,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几十本。每一本书的封面都贴了一张红纸,上面有这位老党员用毛笔写的书名,笔迹苍劲有力。从《新中国成立10周年》《新中国成立20周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根在这里》《党史资料》《铭记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走近乡村看小康》《习主席的话》等等,每一本书籍里都贴满了泛黄的报纸小块,刊登的都是自党和国家成立以来的新闻大事,例如:“中共三大召开前的预备会议”“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新中国的第一个建军节”等,从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可以看出这位老人读报时的虔诚和专注……
关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新闻装订成几十本书
翻阅着这些宝贵的资料,心中的震惊和崇敬油然而生。究竟是怎样的坚毅与无私,才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和整理,又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奉献出去。
怀着满心景仰,我们决定去拜访这位老党员,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里。
翻阅着这些宝贵的资料,心中的震惊和崇敬油然而生
这位老人名叫王坤中,今年已经88岁高龄,身体还很硬朗,十分健谈,看到我们到来,他显得十分高兴,闲谈中,他讲起了自己的生平事迹。
老人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小时候父母双亡,在亲戚的帮助下读到了初中,在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得七亩多田,让清贫的日子有了希望。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的苦啊,如果不是那七亩多田,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过下去。”回忆起当年,老人仍深有感慨。
1958年,王坤中走上了教师岗位,这一教就是三十多年,直到90年代才退休。退休后,他深觉自己余热未尽,动员退休的老同事们创办了杉木桥村老年大学,让村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直到80岁才辞去老年大学相关职务。在此期间,王坤中也多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对于这些荣誉,王坤中无比珍惜,把证书妥善收藏在自己的书房。
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1997年,赋闲在家的王坤中订阅了《老年文摘报》等报刊,“退休后空余时间多了很多,就喜欢读书看报,我发现其中一些新闻报道很宝贵,尤其是关于党和国家艰辛发展历程的报纸,必须得传承下去,让年青一代们了解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把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
合照留影
经过二十多年的剪辑,王坤中老人的坚持化作了那一本本书籍,里面写满了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的职业操守和对党的忠诚,殷殷之情具系后人,寸寸丹心皆为信仰。这些宝贵的书籍,也将永远保存在杉木桥村展览室,让报纸上的故事广为流传,也让王坤中老人对党的忠诚信仰发扬光大,扎根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