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八雁归来:重返是喜,再聚是福

发布时间:2022-03-02 16:36: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19年是衡阳保卫战75周年,范林、唐海辉等衡阳老兵之家骨干成员决定在这个时间节点,为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组织一次活动。

事实上,这个活动2018年底就开始在筹划。

湘潭陈麒老兵提前有约!

郴州百岁老兵林青阳、马如龙和怀化老兵梁如山等三人率先响应!

衡阳团队在慎重征求老英雄家属和志愿者意见后,再经细细筛选,7月初,初步确定了十位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老兵。

家住广西博白的老兵冯宗恺,年近百岁,春天时不幸摔倒,造成骨折。从博白来衡阳近千公里,还要转几次车,尽管他多次坚决要求重聚雁城,出于安全因素考虑,衡阳团队还是狠心拒绝了冯老的迫切要求。

浙江衢州老兵姜纪水,今年刚好百岁,看上去身体健朗,耳聪目明,参加重聚的愿望异常强烈。老人2019年4月底听到重聚的消息后,每天清晨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钢笔在日历上画上一个圆圈,用记号倒计时,一天天计算着距离8月9日剩下的日子。孰料,就在7月21日,老人突然无疾而终。衡阳团队获悉噩耗,无不懊悔不已:“如果重聚时间选择在衡阳保卫战开战时间(6月23日),那该有多好啊!”幸好两年前,姜纪水老兵在志愿者陪同下,返回衡阳,重走当年衡阳战场旧址,还专程前往衡南县花桥镇,凭吊在这里牺牲的第10军13名战友,并为浙江籍老兵梁守好新立墓碑。想到这,大家的心才有所安慰。

7月中旬,衡阳抗战老兵重聚旧战场的集结号在雁城强劲吹响。在家属和志愿者的陪同下,老兵们从香港、广州和武汉等地长途跋涉,他们不顾年事已高,纷纷意志坚定地说:打日本鬼子随时为国捐躯都不怕,去雁城与战友相聚,就是死在路上又有何妨?考虑老兵身体原因,最后确定下来有八位。

这八只“归雁”是:

万剑舞,102岁,居香港,台湾退役中将,原第10军第3师9团1营机枪连上尉连长;

郭克仁,101岁,居湘潭,原第一突击总队2团3营上尉连长;

黎威权,97岁,居广州,原第10军第3师7团2营士兵;

贺运连,96岁,居益阳,原宪兵18团第2营2排5连士兵;

李良荣,94岁,居衡阳,原第10军野战医院护士;

卢庆贻,92岁,居湘潭,原第10军军部少尉报务员;

陈麒,92岁,居湘潭,原第10军第3师9团士兵;

罗芳春,91岁,居武汉,原第10军预10师28团文书。

图片

八位衡阳保卫战老兵归来

年龄最长者高达102岁,最“年轻”者也有91岁,大多人的生活已不能自理。如今,再聚在自己血拼出来的英雄之城,老兵们喜极而泣。

衡阳团队还特别邀请了原第10军方先觉将军的儿子方庆亨先生。

去衡阳的路上,陈麒老兵认真地说:“到衡阳聚会,死在那里都值,当是为国捐躯了!”

92岁的陈麒魂牵梦绕75年,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还见到了当年最崇敬的老板(方先觉将军)儿子——方庆亨。

终于,老人有机会说:“老板抓嘎切哒,关起哒(意思是方军长抓走了,关起了)……”

陈燕飞赶紧替父亲擦眼泪:“老爸,不哭不哭,见到少东家了,您该高兴才是。”

老人的泣不成声把方庆亨和萧培先生也给弄哭了。

方庆亨温和地安慰老人:“九死一生,活下来真不容易。”

老人虽然耳聋,但这句话还是听到了。

方庆亨俯下高大的身材,耳朵靠到老人跟前,与他亲切交谈起来。

陈麒激动地说:“方先生是老板的儿子,是东家。”

方庆亨含泪说:您是我的叔叔!

陈燕飞对方庆亨说:“父辈是主仆,该称呼您东家。”

方庆亨说:“我们是抗战二代,是兄妹!”

陈燕飞叫声“兄长”,乐开怀。

听说岳父陈麒要重回昔日抗战现场,女婿扔下自己的摊位便赶了回来,崇拜外公的外孙也从浙江匆匆驱车1000公里返回湘潭,再花两个小时,一路开车护送外公到衡阳。从蒸湘收费站刚下高速,一条印着“热烈欢迎衡阳保卫战老兵重聚旧战场”内容的横幅悬挂在收费站口。这正是有心的衡阳老兵之家志愿者为回衡的抗战老兵营造的活动氛围。一家人见到后,忍不住说:老兵之家衡阳团队最最棒。

“归雁”卢庆贻谈笑风生。昔日他是方先觉军长身边的红人,16岁时的他当上机要员,方军长与上峰诀别的最后一电,正是经卢庆贻之手发出。

如今,卢庆贻对“最后一电”的内容倒背如流: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再已无兵资可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教育之意。此电恐系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湘西志愿者端木像邀请书法家签字一样,恳求陈麒老英雄给她签字。老英雄右手残缺,这右手不是衡阳保卫战造成的,而是在抗美援朝战场负伤所致,左手也不灵活。虽然难为了他,但他还是用左手认真而艰难地一笔一画写完了。端木不停感慨着,您这字,比书法家的还值钱……

方庆亨还与因骨折未痊愈不能参加聚会的老兵现场连线。当冯宗恺老兵看到战友们聚会的场景,他赶紧央求身边的志愿者:“我们快坐车赶过去……”惹得自愿者赶紧转过脸,将眼中的泪水悄悄抹去。

老兵们的第一站,是到岳屏山的抗战纪念碑前祭奠第10军烈士。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兄弟,你们长眠在此75周年,今日战友们来看你们了。”几位老兵忍不住嗒吧嗒吧地掉下眼泪来……

“老爸,不哭不哭……”

“抬不起手敬军礼,女儿帮您!”

图片

老兵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

老兵们在参观衡阳保卫战纪念馆时,工作人员肖艳芳女士虽然肋骨受伤,依然坚持照顾他们,讲解衡阳保卫战旧战场沙盘模型,陈麒激动得像个孩子,他指着模型热泪盈眶地说:“不像,不像,哪里有这么好的屋,(打仗时)尽是垛子,垛子(断墙)!”

当他们看到陈列柜里摆放的手榴弹时,个个如获至宝,心满意足地笑了。

晚上,我冒着大雨赶到老兵们的住宿地,分别采访了万剑舞和卢庆贻等几位抗战英雄。

就在宾馆门口,我碰到了定居衡阳的李良荣英雄一家。一双儿女正扶着父亲坐进车子,我好奇地问他们,老英雄怎么不住宾馆?女儿接话:“父亲住宾馆不习惯,这不,嚷着要回家去。”我不由投去敬佩的目光。

上午在岳屏山,我就采访了李良荣老兵。他从家里早早赶来岳屏山顶,与后到的其他老兵一样,是坐在轮椅上被人抬上来的。

采访万剑舞老英雄时,眼前的他眼睛深陷,颚骨突出的前额上有明显的疤痕。老人便从这道受伤的疤痕对我说开去,一件件战斗场景在他眼前闪过,一桩桩生死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万英雄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提问,回忆他的战场故事。当旁边有人暗示我聊的时间有些长时,我赶紧与万老道别,而万老此时正讲在兴致上,对那人直瞪眼,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万老连连对我说:“没有啊,不要紧的。”

图片

与卢庆贻老英雄及家人合影

在卢庆贻老英雄的房间,卢英雄对我回忆说:“发报站一个站长,四个报务员,每6小时一个班,24小时轮流值班……跟着方军长也许不会成为英雄,但注定此生不会平庸,方军长后来与日军达成了不杀俘虏、救治伤兵等停战协议,数千士兵的生命就是从那个协议里捡回来的,我就是其一。中国抗战中能有几个方先觉,几个衡阳……”

每次雁归,都是一次感动,一次感谢,一次感恩!

每次雁归,都是一场幸事,一场喜事,一件大事!

如今,我们关爱抗战老兵,不只是给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起居,也不只是为他们解决病痛的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对衡阳抗战幸存老兵来说,重返衡阳,就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景;再聚衡阳,就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情。 文/徐文伟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