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衡阳蒸湘区:抓住机遇奋发作为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发布时间:2022-03-10 16:18: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唐曦 陆意 报道)“我们从广东引进200多亩的苗子,要在最近半月内全部移栽到位。”因连日晴天,气温持续升高,正是春种春播的好时光,3月9日,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忆湘农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肖胜辉正在忙着指导农民春耕。

蒸湘区农民们正在忙于春耕

“这是去年装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蒸湘区财政每亩补贴800元;还有大棚,中央财政补贴30%的建造成本,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肖胜辉说,当前“智慧农业”和“农旅融合”最为热门,将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他们公司的50亩草莓基地,钢结构大棚敞亮牢固,浓郁的草莓香扑面而来。

土桥村地处衡阳近郊,离中心城区仅20余分钟车程。村里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与家禽、鱼类种养产业,成了衡阳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果园子”。2021年,该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万元。

“过去都说务农发不了财,但我就靠‘土里刨食’,不光脱贫还致富了!”刘占魁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来,专心种蘑菇,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现在,不少村民跟着他学技术,种出来的蘑菇较同类品种上市早、品质好,颇受市场欢迎。

邱海平是土桥村华达田园农业请回来的“新农人”,在机械操作、数字农业上颇有研究。他表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期待越高,田间管理难度越大,公司经常组织务工人员外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的职业素养。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产业发展是其中一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这几年村里在基础设施建设、村风治理上下大功夫,全村的‘颜值’与‘气质’大幅提升。”驻土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罗细森说,现在许多基地搞起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亩均收益能提升一两万元,大家干起来既有劲头,更有赚头。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