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广东英德市1136亩荒地变良田!西牛镇多措并举盘活土地资源

发布时间:2022-05-23 17:22: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罗昌玉 朱新苗 报道)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更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命根子。广东省英德市西牛镇赤米村为着力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有效遏制撂荒地,夯实耕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后劲,多措并举,统筹谋划,持续推进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不断盘活土地资源。

一、集中整合撂搁荒地,开创种植新模式

赤米村原有300多亩的撂荒地,且该片土地存在高低不平、灌溉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加上当地村民们生产能力有限无法开荒如此大面积的荒地,导致大片土地被闲置。看到如此大面积的荒地被浪费,西牛镇党委政府下拨30万元经营启动资金用于整治这片撂荒地,使原本高低不平的撂荒地转变成一片“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良田。并由村“两委”成立英德市腾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同时在全村公开选拔致富带头人,从中优选富有经验和精力的“土专家”担任合作社项目运营执行人,从而使360亩的土地都种上了水稻。这一举措开创了以“镇级奖补+合作社+经营执行人”的新发展模式,同时种植水稻所产生的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又添新途径。

撂荒地经过整治后变成一片良田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走出高效化种植新路子

要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必须要规模化、机械化经营,降低耕作成本。在整合撂荒地资源之后,西牛镇赤米村召开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暨现场演示会,邀请市农机局到现场指导,同时在360亩连片稻田中用农机有序进行水稻机械育秧播种、机械起浆、无人机洒药、施肥等水稻生产种植的机械化演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模式可以让水稻栽插效率高,插秧质量好,用机械代替人工,减轻劳动强度,对水稻生产节本增效、高产稳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赤米村通过举办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暨现场演示会,引进农机机械化,走出一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路子。

赤米村水稻机械化插秧现场演示会

赤米村36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是西牛镇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的缩影,截止至2022年5月,西牛镇已完成撂荒地复耕数1136.54亩,完成英德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指导性试计划任务面积1136.26亩,完成进度100%。下一步,西牛镇将会综合运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奖补等一系列奖补政策,探索建立巩固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总结撂荒地治理的好经验、好办法,让荒地真正“活”起来、种下去,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真正把土地变为群众的“致富良田”。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