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立 陈浩 报道)近日,湘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成功独立开展首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因“反复心悸半年”入住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反复的心悸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和精神也因此备受折磨。经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易晓君,副主任医师熊军及科室医疗团队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患者具备射频消融手术指征。
为尽快解除患者病痛,心血管内科团队在主任医师易晓君、副主任医师熊军主持下,多次进行病例讨论,并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6月12日,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启应教授指导,副主任医师熊军、主治医师管庆林、医师陈浩配合,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成功为患者进行施行双侧肺静脉大环隔离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疗效非常满意。目前患者已于6月14日康复出院。
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湘乡市人民医院已经熟练掌握并能充分运用三维射频消融这项先进技术,在心内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填补了独立开展房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的空白。
手术中
房颤的危害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我国已有近1000万人患病,是让人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
易晓君主任医师介绍,房颤的危害较大,会增加脑卒中风险,加重心脏扩大与心力衰竭的程度,使房颤患者承受很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房颤的治疗方法
01药物治疗
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明显、治疗成功率低,仅22.4%;抗凝药物会带来颅内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经常不被患者接受。
02射频消融术
仅通过将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由静脉送入心房,利用射频能量进行肺静脉隔离,便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无需开刀,创伤小,老年人也能很好地耐受,成为目前为止医学界更为推荐的治疗方法。
一根小小的消融导管,就可以给颤动的心脏减速。房颤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更为安全的房颤治疗手段,已成为湘乡市人民医院的常规治疗手段。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