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湘潭市残联绘就“春天的事业”温暖画卷

发布时间:2022-10-12 04:50: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立 钟思安 报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早在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这样说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湘潭市残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凡事从残疾人角度出发”的工作理念,勇担使命、开拓进取,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残疾人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2019年易再跃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出席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0年湘潭市、韶山市分别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2021年在全国第五届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中获亚军,杨柳、杨力田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从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再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十年间湘潭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强化兜底 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家住湘潭县排头乡南下村的视力残疾人王某斌,从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省级阳光致富带头人(示范户),在勤劳创新致富观念的引领下,在各级帮扶和政策红利的助力下,亲历、见证和目睹了这十年间的变化。如今,他的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形成了水稻种植、莲鱼共养等多种模式齐头并进的格局,带动周边数十名残疾人和群众就业增收,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十年来,湘潭市残联围绕“一法一办法”,从残疾人最基本的兜底民生保障、全面脱贫攻坚、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呈现出了全面发展需求着眼、全生命周期保障、大数据动态监测的综合集成特征,逐步理顺机制、贯通体系、提升能力,稳稳地托起了残疾人的幸福感。9356人次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8166人免费办理公交爱心IC卡,37119人次残疾人享受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70000余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56000余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共计发放补贴3.72亿元。全市1815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45件,解答残疾人法律咨询2431余人次。深入全市70个乡镇(街道)、70个村(社区)、14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走访,编印并发放《湘潭市惠残助残政策一本通》8万本,解决10项基层工作难题,35项残疾人个人需求。

消除障碍 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向往

在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四岁的雅雅正在母亲的陪同下,接受专业康复训练。雅雅一岁时被查出发育迟缓,三岁多时还不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雅雅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之一,为有康复需求的智力、脑瘫、孤独症儿童,提供系统的机构康复训练服务。雅雅和其他残疾儿童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能享受每月1500元的救助,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之前在湘雅的话,要五六千一个月,现在在这边,我们自己只要花一千多。”雅雅的父亲告诉记者。

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十年来,湘潭市残联把康复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建成残疾人社区康复站34个、乡镇(街道)辅助器具服务站27个,设立19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基层服务能力有力增强。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职业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等重点项目,精准康复服务率达96%以上,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0%以上。指导雨湖区和韶山市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第三方运营管理,实现市城区7-14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需求全覆盖。

残疾人身体的障碍要消除,环境中的障碍更要消除。十年来,湘潭市残联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该市新建城市道路盲道、缘石坡道覆盖率100%,新建公共建筑、各类交通站(场)无障碍设施覆盖率100%,408个老旧小区开展无障碍坡化改造,新建无障碍公共立体停车楼5个,建设无障碍公厕331座,新增和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26台,解决残疾人C5驾照学车问题,为3241户困难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推动政务网站信息无障碍改造,市民之家、市残联信访大厅配备“手之声”无障碍设备,湘潭市电视台《湘潭新闻》栏目实现人工智能手语播报,残疾人社会融合障碍进一步消除。

政策赋能 助力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帮助残疾人从救济走向自强、从接受走向回馈,让残疾人过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彩人生,教育是起点,就业是关键。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是《羊皮卷》,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书......”正在直播带货的小伙子是一位重度脑瘫的残疾小伙。他之前做过生意、做过销售,但都失败了。后面尝试做直播带货,前期由于水平不够,业绩并不理想。湘潭市残联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将他纳入了培训对象,不仅学习不要钱,吃住也不要钱。在培训的一个月里,他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如今,每场直播都会有上千的粉丝围观,销售收入从过去的百八十元,提升到了上千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年来,湘潭市残联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市投入1000多万元,培训残疾人10647名,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0 场。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培训率达70%,通过培训的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40%,农村残疾人就业率达51.48%。建设12家省市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3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实施残疾人创业扶持项目,投入近1000万元,帮助1000多名残疾人人自主创业。参加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人被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十年来,湘潭市残联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2%。对4260人次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教育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830.7万元。

如今从乡村到城市、从赛场到舞台,各行各业都有自觉投身新湘潭建设的残疾人身影,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自强模范、助残代表、行业先锋以及技能大师,他们用从不妥协的人生态度,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完善机制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71岁袁某兰患有小儿麻痹症,去年九月脑梗中风后,一直瘫痪在床。家人在向区残联提出上门评残申请,经确认后由评残医生上门评残,并在从收到评残结论并经申请人确认无异议后8个工作日内完成了残疾人证的办理,正是因为这一便民举措,袁某兰当月就享受到了各项惠残政策。

这只是湘潭市残联积极推进改革,健全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夯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湘潭市残联始终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适时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推动出台《湘潭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湘潭“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湘潭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残疾预防》《促进就业》等文件,完善残疾人事业顶层设计。

十年来,湘潭残疾人事业工作体系上下更加贯通、衔接更加紧密、运转更加高效。加大了对县级残联的协管指导,稳步推进5个县市区、70个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工作,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选聘残疾人工作联络员970多名,打通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雨湖区确定为湖南省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区县。市、县两级残疾人专门协会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十年来助残氛围更为浓厚,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湘潭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建立助残志愿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组织全市助残志愿者骨干开展业务培训。目前,该市共有助残志愿服务组织19个,长期从事助残工作的志愿者达1400多人。湘乡市新丰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获评“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吴智萍、曾益良获评“全省助残先进个人”。“助残微心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连续两年获评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十年磨一剑,任重而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让我们把非凡十年的辉煌成绩当做新奋斗的起点,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在促进湘潭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按下“快进键”,以实际行动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