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非遗项目“皮影戏”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01 17:14:4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坚持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一口道尽天下事,双手挥舞百万师”。皮影戏可是我国独有的民间戏剧形式,历史十分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元素之一,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既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然皮影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却受到了现代传媒影视网络动漫等的巨大冲击,语境逐渐丧失,渐渐濒临消失的边缘,制作和演绎之人也越来越老龄化,皮影戏 的“危”与“机” 叠加一处。

此时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小学决心铺开一条“学传统,舞童趣,唱经典,雕匠心――非遗项目“皮影戏”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之路。这一大胆的实践探索之路得亏习近平同志坚持文化自信的引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必然之路,也是落实“双减”政策之使然。

我校从2019年开始,将巴中皮影戏引入校园。此文化填补了课余时间空当,避免了课余活动的单一,厚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正确的“三观”,也让非遗传承有了更多的期待。

开课程、组社团,人人学习非遗技能

学校聘请皮影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团队,与学校老师一道,为学生送上了一道非遗大餐。

一、开设雕刻课程。学校在按照国家美术课标开完开足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在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皮影雕刻课程。由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和学校美术老师联合编写教案,联合授课。为了开设雕刻课程,学校还挤出公用经费,从传统手工艺人手中,定制了数十套皮影雕刻专用工具,每套工具有20余件。老师在雕刻课上,从形象设计、手工绘图、打孔、切割、固定等多道程序,教孩子雕刻皮影形象和卡通形象。

二、开设皮影课后服务、组建皮影社团。引入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团队,配备以语文、音乐、美术等科目的多名辅导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开设皮影课后服务项目。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皮影社团,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学习皮影戏,表演皮影戏。由于皮影戏表演需要学习剧本改编、舞皮影、戏曲演唱、对白、锣鼓乐器等,学校在教学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皮影社团设置了一间活动室,用于皮影教学和皮影表演。

三、鼓励公开表演及参赛。组建皮影社团以来,学校投入经费,鼓励社团公开表演及参赛。每学期,皮影社团都会在学校内,为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一次汇报演出。学校还鼓励社团参加市、省组织的赛事。今年上半年,皮影社团作品《蒲道官斩巴蛇》获省级二等奖,课本剧《武松打虎》获市级二等奖。

四、鼓励师生自主创作。学校组织教师专班,与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团队,社团学生一道进行了传统剧目改编和课本剧的改编,把传统剧目打造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该校改编的传统剧目《义阳传说》,课本剧《武松打虎》,深受学生喜欢。

融五育、振自信,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学校开设雕刻课三年,初步实现了“五育”融合。

一是实现美育提升。皮影雕刻第一步要进行人物设计和描画,倒逼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美术知识进行创作,实现了美育提升。

二是实现德育塑行。皮影雕刻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一不留神就会失败,一堂雕刻课,可以让学生养成集中精力干事情的良好习惯。

三是实现劳动教育。皮影雕刻,包含绘画、打孔、凿边、连接等精细工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精细结合,如此,可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和工匠思维。

四是实现体育健身。皮影雕刻,必须手、眼、脑,高度结合,可以说,雕刻课也是另一种身体协调训练,以此,达到了体育健身的目的。

五是实现智育筑基。皮影雕刻课堂上,老师会按学生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自己设计创意设计心中的皮影人物、卡通形象,让孩子从小养成勤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加皮影社团的孩子,行为习惯、品格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一是培养了孩子团队精神。皮影戏属于传统戏曲,表演者要学喝、念、舞。鼓乐者要学川剧锣鼓、音乐全套,川剧俗话叫锣随鼓转,指挥者还需要一定的戏曲编导知识。一台剧目表演,必须要团队所有,成员紧密结合,方可取得成功。皮影社团的多次成功表演,培养了社团成员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

二是培养了孩子奉献精神。皮影戏,一切都在幕布之后,展现给观众的是影子表演,所有表演者都不会与观众见面,没有台前的风光,社团学习表演过程中,让社团的孩子更能体验幕后工作的付出与艰辛、奉献和快乐,培养孩子奉献精神。

三是培养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皮影社团多次组织剧本改编、现代音乐植入等有益的尝试,在团队中集思广益,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是提升了学生文化自信。皮影是非遗项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师生表演并获得掌声,在文艺比赛中获奖,有利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重协作、抓创新,打造标准课程体系

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小学在传统文化进校园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皮影戏相对于现代影视、游戏、浸入式演出,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的吸引力不够的问题。

二是很多学生家长认为,皮影戏无助于孩子的素质提升,学习皮影戏,不如学习一门音乐、美术等课后服务技艺,皮影社团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不够。

总结三年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笔者认为,完善固有非遗进校园工作模式,打造标准的课程体系,加强与文化部门协作,加大创作创新力度,是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工作持续深化的基础。

一、打造雕刻课程体系。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皮影戏传承人团队和学校老师团队,对现有课程体系、教法、教案进行综合整理,结合国家美术教学大纲,编写标准的雕刻课程校本教材,科学完善和设定各年级课时、课标,打造标准的雕刻课程体系。

二、打造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在现有课后服务皮影戏项目课程基础上,组建专业团队,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形成标准化课程体系。对皮影社团加强指导,并进行标准化打造,制定社团激励机制,持续鼓励社团创作创新和公演、参赛,增强社团知名度、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协调文化部门深度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与文化部门密切相关,学校协调文化部门,与文化部门深度合作,就皮影戏传承与保护展开深度合作,对非遗团队发现的学习传承技艺中的拔尖人才,联合培养。

四、加大剧本改编创作力度。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并邀请曲艺专业编剧指导,进行剧本改编及创作工作,特别是针对现代童话、经典儿童舞台剧进行改编创作,力争每年创作出一台学生喜闻乐见的皮影精目剧目。

五、争取更多的家长支持。恩阳区三小开设皮影课后服务项目及成立皮影社团以来,常年仅有20余个高年级学生选择加入皮影社团,开展皮影课后服务的硬件、师资支出又是学校课后服务项目经费支出比重最多的项目。为此,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家长进校园,观摩孩子学习皮影技艺,争取更多的家长支持,让皮影课后服务项目进入良性循环。

六、申报教育科研课题。“双减”环境下,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成为当下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未来,学校将把皮影进校园项目向上申报,力争立项成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文/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第三小学支部书记、校长 张芙蓉)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