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漆黑凉意袭人,街道冷清车辆寥寥无几,急诊科灯火通明 图/唐叶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蔡露 报道)立冬以后的夜,夜色漆黑凉意袭人,街道冷清车辆寥寥无几,急诊科灯火通明,门头的红色大字让人醒目。
近凌晨两点,有人随时待命时刻保持警惕等候120发令,有人在急诊抢救室坐诊守护在患者身旁,有人忙前顾后为患者看诊治疗,有人正在现场急救按压抢救危重患者,还有人为刚完成出诊任务的特殊车辆在进行消毒……
而此时的笔者在调度室辗转反侧,沉思着该怎么去描述那些……在暴雨里狂奔,在烈阳下暴晒,在清晨、在夜深、在无数不同的场景抢救、转运患者,在车祸现场、在围观的人群里救护车冲出人群,在破旧的没有电梯的七八层楼高的老楼房里,一个个瘦小的身体抬着担架为患者安全转运倾尽全力,还有凌晨一二三四点的月亮,清晨五六七八点的第一缕晨光,晕倒、醉酒、昏迷、濒死、车祸现场、心脏骤停、抢救无效,那些反复枯燥日常里不断上演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个,是常人,却又非常人。笔者从来不善于用多么高尚的词去夸赞他们,笔者描述的也仅仅只是他们工作里最细微普通的日常。
直至此刻,笔者才明白非紧急避难人员的深刻含义,明白所有平日里反复的练习、考核都只为了更快更熟练的抢救生命,挽回更多命悬一线的生灵。
接到120指令的他们就像冲锋的士兵,三分钟就要整装出发,有时候出远诊的路上,路途崎岖的山路来回可能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救护车只用了一个半小时甚至更少时间,他扛着医用药箱,提着抢救物品和仪器,争分夺秒与死亡赛跑,跪地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三个……四个……远远不止五个循环的心肺复苏……即便双手都在颤抖,他还在规范做好每一次按压,她在大声复述医嘱,清晰而坚定、迅速而快捷,竭尽所能。呼吸球囊、心肺复苏、肾上腺素、除颤,恢复窦性心律,抢救有效!周围群众不约而同的掌声响起。然而也还有无奈痛心,抢救无效签字和确认死亡时的失望和遗憾。
他们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却还是拼尽全力,希望能为他们挽留更多生的时间和机会。
救护人员将病人搀扶至救护车上,送往急救中心进行诊治
笔者遗憾自己的文笔有限,在复杂的环境中,没能用最平实的言语描述出他们的敬业专业,没有写出那些一路狂奔又身心疲惫的院前急救斗士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生的渴望。甚至他们常常无助,被指责,被侮辱,他们是常人,是寻常家庭里的生活脊梁,是人群里普普通通的甲乙丙丁,是妻子、是丈夫、是父母、是涉世未深的孩子,然而,他们却又不单单是常人,有太多的责任,使命,太多的良知和承诺,在关键时刻清楚洞悉抉择,胜似常人。
油头垢面、衣衫不整、睡眼惺忪,下班、睡觉、两点一线的生活,在空间狭隘密闭的救护车上,或四人床的值班室,在夜深,在黑暗中做梦,抓一枚萤火,说依旧想做太阳。无怨无悔,一生向阳。
愿疫情消散,人间再无疾苦离别,盛世太平。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