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报道)蒸湘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区西部,因蒸水河与湘江合流贯穿全境而得名,下辖2个镇3个街道,21个村,3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88.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区境内9条河流总长66公里,有3条市级河流(蒸水河、柿江河、幸福河)。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诚践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标准化管理推动全区河长制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三江水,取得了良好成效。2021年,该区河长制工作获评“衡阳市河长制工作先进单位”,蒸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蒸水蒸湘段获评“湖南省省级美丽河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字当头,坚持高压推进。一是纪委牵头,责任倒逼。区委区政府出台了《2022年蒸水(蒸湘区段)标准化管理示范河建设方案》,成立蒸水(蒸湘区段)标准化管理示范河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贺畅任组长,副区长刘俊任副组长,各河长制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水利局党组书记罗健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标准化管理示范河创建各项工作。二是标准落细,责任到岗。今年,该区以河长制标准化管理为契机对这些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基础类、管理类、技术类、指标类标准中反复筛选,立足区情研究实施措施,先后举办了2次培训班,对河长公示牌、村规民约、问题导向巡河、河道保洁等重点工作进行讲解,做到一事一标准,一标准一常态。三是制度跟进,负责到底。建立健全河长制领导小组联席会、河长制工作挂牌督办、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河长制信息共享、群众举报奖励等制度,为河长制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坚决落实河长巡河提醒、约谈制度,完善河长履职档案。今年,该区积极探索“党建+河长制”和“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全区17名党员认领河流河段,召开河长制屋场恳谈会3次,收集意见建议11条。
二、“管”字为要,坚持硬核治理。一是突出水域治理。加强水环境监管,安排专人每天对重点排污口、幸福河补水口等开展巡查,完成幸福路小学对岸直排水管封堵以及北塘虹苑露天污水排污沟的综合治理方案。全区设区级河长10名、镇级河长15名、村级河长23名、河道警长5名、河道保洁员26名,层层压实河流管护、治理主体责任,确保守水负责、护水担责、治水尽责。截至目前,今年区级河长巡河23次,镇级河长巡河210次,村级河长巡河483次;区级河长下交办函17件,解决实际问题19个。二是严格岸线管控。成立城区河道管理综合执法队,开展预拌混凝土、畜禽养殖等涉水环境行业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农业面源防治,联合市直执法部门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违规处置专项整治,在新民村、土桥村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试点。切实加强垃圾压滤液和粪污废水临时倾倒点管理,严厉打击偷排行为。三是优化河道保洁。针对不同河流,科学制定契合实际的保洁方案,实现蒸水河(风光带)全河段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并畅通了与市水上环卫所、蒸水河风光管理处河岸、水面保洁协同机制。与石鼓区签订河道保洁共管协议,同心协力推进杉旭河保洁工作。近期,我局组织民间河长、环保志愿者、各镇、街道河长办、河长制成员单位开展“清河净滩”专项行动,累计出动80余人次。
三、“督”字托底,坚持开门治水。大力推动多维监督体系建立,助力河长制标准化建设成效。一是加强纪检监督。以省、市“洞庭清波”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夏季攻势、行洪障碍物排查等重点工作,通过纪检监督督促问题整改和河长制相关部门履职。二是加强检察监督。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在区河长办设立检察办公室,不定期协同办公,实现了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有效衔接,提高涉河问题解决时效。通过河长与检察长携手巡河,今年针对蒸水河交通工程学院生活污水直排问题、鸡市河沿河工厂污水直排等4个问题开展立案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违法主体提起公益诉讼。三是加强党员监督。在去年“党建+河长制”的工作基础上,该区继续深化了“河长制屋场恳谈会”党建品牌。今年全区党员认领河流的面更广,作用发挥更好,收集的11条涉河意见建议均得解决。四是加强民主监督。该区是高校聚集区,党外人士资源丰富。今年民革市委、致公党市委先后对该区河长制工作、生态湿地建设、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调研,区各民主党派工委将河流生态治理纳入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五是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民间河长、“雁水清”、河小清等爱河护河人士力量,规范了一长一牌设置,畅通了监督举报渠道。按照开放式受理,闭环式办理,清单式管理处理举报线索,推动形成了开门治水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