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多年欠薪苦于证据不足 “晚间法庭”促调解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2-11-25 14:58: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立 易晓晔 报道)“感谢法官!这么多年我心中的石块终于可以落地了。”谭某手握着来之不易的工资款,感激涕零。近日,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法院潭市人民法庭审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因当事人双方证据不足,承办法官王立新废寝忘食,下午开庭延续到“晚间法庭”,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2013年至2014年期间,原告谭某在被告段某承包的多个工地上务工,后被告陆陆续续支付了部分工资,尚欠两万余元未支付。此后,原告多次向被告催收,被告以工资天数及金额不对为由一直推脱至今,原告追索农民工工资无果,迫于无奈诉至法院。

庭审在当天下午3点半开始。原告谭某提交的证据记工簿只有其单方面记录的务工天数,没有被告段某的签字确认,亦没有双方对工资进行结算的结算单。被告段某质疑原告记工簿上所记载的日工资金额及天数错误,所记载的一个工地也并非为被告所承包的工地,被告段某还陈述其自身的记账本已丢失,无法核对确切的欠薪金额。主审法官发现,原告谭某务工时间长,多工地务工,其记工簿记录要素不全,被告段某记账簿丢失,要查清欠薪多少并非易事。为了尽力查明案件事实,庭审采取传统的“纠问式”进行,开庭时间从白天延续到黑夜。

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当是有温度地守护公平正义。若以证据不足贸然判决,不但不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反而伤害了群众的心。眼看着法庭辩论结束已是晚上6点,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从外地赶回来不易,主审法官决定趁热打铁利用“晚间法庭”开展调解工作。经过法庭情与理的梳理,当事人双方都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温度,终于,在晚上8点30分,经过近3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完毕。

近年来,潭市法庭充分利用“晚间法庭”“午间法庭”化解矛盾、调处纠纷,一件件贴近民心办案,彰显了司法温情,真正实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