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邓小保 王志强 报道)12月5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所、四川省计算机学会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车载酒精检测装置”(即:酒驾监测器)产品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日前,这款全新“2.0版”酒驾监测器经过专家组实测、论证,最终通过成果评价。该“车载酒精检测装置”评价会日前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原所长张景中院士任组长,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牵头组织牵头组织,中科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专业人士称,如果此项专利技术能被交管部门采标,并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运用和发展,将能更大限度地杜绝酒驾行为的高发频率。
会议现场
一份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作为评价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评价单位的成果名称为“车载酒精检测装置”《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显示,经过审查资料,确定评价形式、评价专家,以及专家听取项目组的汇报,审阅项目成果材料和经质询讨论,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意见: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度高,有重大自主创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气体传感器MQ41MO芯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科技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相关成果在国家公用交管部门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交通安全和社会效益上有显著成效。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钟勇发表讲话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钟勇组织牵头此次酒驾监测器产品评价会。钟勇介绍到,全新“2.0版”的酒驾监测器,采用气体传感器模块MQ-41-M0(主要搭载LM393芯片、MG-41气体传感器),电源模块LM2596芯片降压型电源管理单片集成电路的开关电压调节器,以及继电器SDR-5VDC来实现整个酒驾后汽车制动。该装置整体造价低廉,具有使用寿命长和稳定性强,而且运行速度良好,对是否饮酒能够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并通过控制装置单元对汽车进行熄火操作,防止驾驶员酒驾。换言说,在驾驶人置身于酒驾场景时,当酒精检测监控系统启动后,便可以自动检测驾驶室内的酒精浓度,一旦驾驶人喝酒,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同时禁止汽车启动,汽车自动熄火。如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人“作弊”,发动机安全启动后,系统会持续检测驾驶位酒精浓度,如显示有酒精味,则发出紧急的警报,并逐渐减速,逼迫其靠边停车,同时,在方向盘上安装脉搏检测传感器,检测驾驶员是否饮酒。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在亲历驾驶应用场景中“‘2.0版’酒驾监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到市场消费者反馈后表示,产品具有领先全国乃至世界的技术特点:首先,气体传感器芯片对酒精的快速准确分析;第二,控制器对汽车点火功能的控制。“2.0版”酒驾监测器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新技术,可以杜绝酒驾现象!
张景中进一步指出:“‘车载酒驾监测器’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属于1.0版本。一些国家也曾强制性使用,但囿于技术难题(例如,监测不精准),所以坚持使用的国家很少。相比此前开发的‘车载酒驾监测器’,‘2.0版’车载酒驾监测器做到了监测更精准,产品技术含量高,安装简单,既实用又符合中国酒文化国情。同时,市场前景广阔。一旦被国家强制性标准采标,将增进人类生命安全福祉。”
在人们的日常交通行为中,对于有车一族,驾驶安全尤为重要!常挂在嘴上的“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口号尽管喊得再“撕心裂肺”,却贯以穿风于耳的漠然总是“行不遵言”,致使现实生活中因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仍然层出不穷。
杜绝酒驾“EMO”!如今在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绿色交通、和谐交通的安全生产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法宝。
在谈及生活中多发频出的酒驾现象时,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黄竞跃提出,德治是根本,法治是关键,科技是利器。法治是治理交通安全的关键,必须遵纪守法,这是做人做事的底线。此外,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建设绿色交通、和谐交通来讲,科技不能缺位。如果第一关德治和第二关法治不能堵截酒驾行为,那么最后就交给科技来阻绝。
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黄竞跃发表讲话
黄竞跃充满期待地说,“祝贺“2.0版”酒驾监测器顺利通过权威部门认定和评价的同时,希望充分发挥公共产品社会功能,精益求精,为我国交通安全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版”酒驾监测器历经十年时间潜心研发,并经多次试验及运用操作。目前,这款黑科技“神器”已在车主驾驶场景中得到广泛推广及实际应用。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