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湖南衡阳市蒸湘区:小蔬菜做成大产业 贫困户脸上笑开花

发布时间:2019-05-16 18:29:0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刘莉 张晓玲 陆意)走进雨母山镇临江村,一眼望去,蔬菜大棚一座紧挨一座。大棚内一畦畦养心菜、长寿菜、田三七、人参苗等长得青青翠翠。棚内采摘蔬菜、棚外打包装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建好市民“菜篮子”

衡阳市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在雨母山镇临江村流转土地690余亩,主要以特色野菜种植、特色养殖、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的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为主。五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建成蔬菜栽培大棚220余亩,果园160余亩,“蔬菜+小龙虾”生态种养示范面积106亩,生态鱼塘60余亩。

“今年正在建设一个51200㎡连栋温室大棚、800㎡标准化预冷设施和400㎡分拣包装车间及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公司正在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湘雁’蔬菜品牌,带动更多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眼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罗波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扩大基地规模,让更多的农民都能受益。

贫困户种上“扶贫菜”

“在这里干活很开心,又可以管管家里的事。一天还有6、70块钱收入呢,比在外面打工好。”在基地务工的唐先银乐呵呵地说道。71岁的唐先银老人是临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早年因高血压脑梗造成中风,常年患病卧床,女儿也都外嫁了。照看老伴和操持家事全落到了她的身上,还要出去做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公司得知情况后,把老人招聘来参与芽苗菜种植。通过种植1.8元一盘的花生苗,她每天收入可以达到60到70元左右,时间灵活机动,有效解决了既顾家又养家的矛盾。唐先银乐观地说,只要自己勤快些,准能彻底摆脱“贫困户”这顶大帽子。

今年50岁的左华桂天生智障,两个女儿也有精神病。丈夫去年去世后,家里完全没有生活来源。公司知道情况后,把8亩鱼塘免费提供给她养殖,同时还为她免费提供一些鱼苗和技术上的帮助,并承诺鱼养大后公司负责销售。

公司还围绕精准扶贫,将社团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120余人,帮扶贫困户40余人,提高农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实现了公司、社员、农民、市场和社会共赢格局。

“抱团”闯出致富路

五一期间,呆鹰岭镇土桥村的蘑菇种植大户刘占魁的手机不时响起,“我与衡阳市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订单合作关系,提供蘑菇、土鸡蛋等,销路根本不用担心。”公司在成立后,就倡导进行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向农户提供种子、有机肥、低毒农药和技术指导,农民负责种植。产品由合作社按市场价格收购销售,扣除种子、肥药的生产投资后,按入股比例进行分配,使农民不仅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学到了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本领,有效地带动周边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

“一支独放不是春”。公司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户生产,形成产、销一体化经营格局,走出一条村社共建、农企合作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双赢模式。近年来,公司通过建立最低保护价收购、保底分红及理财分配制等利益联结方式,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了稳定的经营关系,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还累计为来自全国各地学员180余人传授生产技术与经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解决劳动力就业、帮扶贫困户脱贫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