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许敏 报道)面对着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陡增,急危重症患者的不断增加,衡阳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挺身而出,满足人民群众急迫的就诊需求,保证基础医疗不停歇,全力守护好患者的生命线。顶得住、扛得起、冲得上,他们在平凡岗位贡献着光与热,在特殊时期彰显责任与担当。
急诊医学科:蓝衣执甲 向险而行
“呼吸困难几天了,有基础疾病吗?”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一科,唐清艳主任马不停蹄地接诊患者。学科带头人欧阳茴香每天一大早来到医院,开始对留观及抢救病人进行查房,开启了如“打仗”般的一天。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接踵而至的病人让作为最前哨的急诊人压力倍增,“冬季原本就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节,加上心脑血管疾病增多,多重因素让就诊人数骤然增加。”从2022年12月中旬起,仅日平均急诊量就达到200-400人次,抢救人数超过50人次,是平时工作量的2-3倍,以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唐清艳主任和护士长闫隋带领急诊医护人员连轴转,全科医护人员迅速响应、快速处置、上下一条心,超负荷工作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克时艰,守护健康
疫情防控刚迈入新阶段,发热患者激增、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面临更大的考验,病人剧增,医务人员也大面积感染,秉承“轻伤不下火线”的理念,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下了全院在岗率最高。自12月5日以来主任刘军和护士长费明爱进行动态部署,协调安排,齐心协力平稳度过医疗救治快速扩容期。为了解决新冠患者住院问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床位从原有的68张增加到了88张,学科资深骨干与全院各科一线医师搭配协作,大幅提升了呼吸系统急诊患者的救治能力。近1周来科室收住新冠患者75人,日门诊量近百人次,病房床位使用率达120%。目前病房患者数量多,高龄患者多,危重病人多,科室使用经鼻高流量10人,使用呼吸机16人,各项数据创新高。
近段时间的忙碌与劳累,让费明爱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发作了,她依然强忍着疼痛忙碌在病房。她表示,“疫情就是责任,站好每一班岗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形成了默契,共渡难关,共克时艰,我们与患者同呼吸,尽最大努力保障各类医疗服务的有序运转。”
重症医学科:直面冲击,迎难而上
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面对着工作压力陡增,大家咬牙前行。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ICU患者随时都面临呼吸、循环、消化、凝血、神经系统衰竭,ICU的医护们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赛跑。ICU主任曾皋博士说:“随着危重症患者增多,ICU医生工作强度及压力骤增,最艰难的时候一个医生要负责8-10个重症患者,是平时工作量的1-2倍,ICU医生还需要协助其他科室进行会诊及抢救。”
护士长厉璐声音嘶哑地说道:“前期科室一半以上的医护人员先后‘中招’,在岗的医护人员忙得飞起,饭都顾不上按时吃,根本不记得自己还‘阳’着。大家相互打气,相互鼓励,很多医护人员都顾不上自己的家人及孩子,都选择将孩子送到父母家照看,全心全意抢救病人。”在曾皋、厉璐的带领下,目前科室仍然维持满负荷运转,其中近1/3的患者在行床旁CRRT治疗。
血透室:“疫”然不惧,不下火线
血透患者常说:血液透析室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这里是带给他们希望、延续他们生命的地方。透析患者基础病多,免疫力差,随着透析患者阳性病例快速增长,给患者身心健康和治疗康复都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每天早晨7点,血透室的医护人员早已准备就绪,接诊新一天的透析治疗患者。每一轮血透患者从进入到离开要在科室停留超过4小时。完成一天的透析工作,往往超过晚上8点,接下来还要进行全科室的全程消毒。
血透患者不同于住院患者,每周需要往返医院数次,如何防范这期间的病毒传播风险对血透室来是巨大的挑战。
“血透室对患者实施了‘分类、分时、分区’‘专人、专机、专护’的运行模式,确保不交叉,尽量将病毒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每天工作达10小时,强度之大,压力之大,前所未遇。即使这样,血透室里也听不到怨言,看不到对工作的拖沓,第二天依旧“满血复活”,迎接挑战。近两周来,血透室透析达到1400人次,其中发热病患者80人次,年龄最大者91岁。
儿科:佑护生命,与你“童”行
儿科病人暴增,病房每日都是满床状态,病人数达到70人次并居高不下,儿童重症监护室每天危重病人达20人次,儿科医务人员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非常大。至开放收治新冠阳性病例以来,儿科38名医务人员先后“中招”,无一幸免,症状轻重不一,有些人顶着高烧39度,有些人身体不适剧烈咳嗽,有些人声音沙哑,说不出一句话,有些人腿脚酸软,走路如踩棉花,但是所有人都坚守在工作岗位。
护士陈文艳高烧39度依然坚持上夜班;孕妈妈肖佳高烧不退,还在哺乳假的护士宁增城主动提出来顶肖佳的晚班上;护士姐妹们每天拖着病躯在病房里穿梭,护士长蒋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每天绞尽脑汁,弹性排班,为了能让高烧的护士适当休息,她每天顶班,坚守岗位,没有休息过一天,就连儿子生病了也没时间照顾,每个周末都能在病房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说:“我还能再坚持一下,争取等到‘阳了’的同事返岗。”
万千萤火汇星河,众志成城克时艰,三年的抗疫经验,已将全体医务人员锤炼成名副其实的“白衣战士”,顽强作战精神已经深深刻进大家奋斗不息的基因,面对新一轮挑战,医院坚持全面上下一盘棋,坚定不移为保障雁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