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二十四节气养生专栏——雨水

发布时间:2023-02-19 22:52: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交节。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万物生发的立春过后,迎来的便是雪融冰消,春风化雨,滋养天地的雨水。针对雨水节气后的气候特点,我们该如何养生保健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调达情志

雨水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自然界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时期,气温忽冷忽热,降雨量明显增多。此时的气候特点容易干扰人体肝气的生发,助生脾湿,使人产生情绪波动、心神不安、肢体困重等不适。《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中医认为此时的养生应顺应春阳升发的特点,建议“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同时调达情志、舒畅身体、乐观开朗,以应春生之势。

二、饮食调养

雨水前后饮食调养应当着重养护脾脏,同时保持肝气调和顺畅,调养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可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生姜、豆豉、葱、香菜等以扶助阳气,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损害脾阳及初升之阳。其次,少食酸味,适量增加轻薄之甘味,中医认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而甘味可补虚,健运脾胃之气,可适当食用大枣、山药、蜂蜜等食物。

三、适度保暖

雨水前后,春寒料峭。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有时会引起气温骤降,对老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骤然降温的时候,老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血管等疾病;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咳嗽、发烧等症状。所以春季仍需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春捂”便是传统的养生护阳之法。捂的原则,是“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这点对老人小孩尤其重要,万万不可忽视。

雨水时节,既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柔,也有风追残雪去,冰破寒欲来的无常。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食疗互补的生活原则,健康无恙的度过每个时节变换。(供稿单位: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