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党建引领百业兴

发布时间:2023-02-22 16:25: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报道)金塘村地处湖南省常宁市城郊结合部,岳临高速常宁站位于其中,国道G356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560户2156人,耕地面积1462亩,林地面积3560亩,村组公路硬化22公里;有中共党员77人,村两委干部5人,驻村工作队员3人;有脱贫户26户82人、低保户22户36人、特困供养对象6户6人、重度残疾人19人,脱贫监测户4户12人。村主要经济作物是种植水稻、苗木、油茶、蔬菜、甜橙、高梁,养殖牲猪、青蛙、鸡鸭鱼类水产。该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缺乏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金塘村是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衡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衡阳市乡村治理示范村、常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5月,吴代胜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金塘村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

一、党建引领,打造坚强组织堡垒。驻村以来,始终把抓好村两委班子、带好党员组长骨干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1.摸实情。首先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掌握村情民意。为全面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驻村工作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行“三个遍访”,即遍访党员组长,遍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遍访上访户和老干部等,通过上门走访、谈心谈话、现场勘察、电话调研等方式,发放乡村振兴征求意见表、便民连心卡和调查问卷等,广泛听取村老干部、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其次,“请进来”。通过召开党员组长大会和村民议事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会议,召开“屋场恳谈会”、“湾场民情座谈会”等,认真听取党员组长和群众代表对村两委班子的评价,对村里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作用,采用“四议两公开”方式对村庄五年工作规划、新建村部和文化广场、村产业发展项目等进行民主票决,让大家履行当家做主的权力。第三,“走出去”。坚持每月走访脱贫监测户1次,每季度走访“五类人员”1次,全年遍访村民1次;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党员组长和群众代表及致富带头人赴江西、长沙、临武、江永和衡阳市梅花村等现场考察产业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经验。四是“动起来”。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乡村振兴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乡村治理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和调度工作,实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通过逐户走访,建立民情大台账,形成“问题清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理清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制订乡村振兴五年工作规划、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计划和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时向联点领导作好汇报,争取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每年召开一次乡村振兴现场办公会,由联点市级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牵头主持召开,形成会议纪要,实行以项目联单位,争取各部门单位对驻点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资金、技术、人员力量支持。及时与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单位进行经常性工作衔接,邀请10多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股室干部来村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抓整改。(1)制定方案:对症下药,针对“问题清单”制定有力措施,由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总支书记牵头限时逐项整改。(2)建章立制:修改完善驻点村工作管理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管事,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做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作风纪律整顿,管理和完善好村两委班子工作微信群和村党员微信群,凡村重大事项一律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走到位。(3)谈心谈话: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一谈心谈话,沟通交流,着力解决村两委班子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村务历史遗留问题,形成村两委班子良好运行导向机制。3.善引领。变虚为实,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夯实基层党建。要指导村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制度狠抓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落实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党员积分管理和星级评定,严格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让“一户三员”发挥作用,支部“五化”建设在全市引领示范,党员队伍素质大力提高,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建立“六好班子”。(2)严抓党员集中学习教育。一是严格学风学纪;二是明确学习内容,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法规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三是注重学习效果:开展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评比表彰,激发党员学习热情。(3)党建活动正常化规范化。每月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出宣传专栏、举办党建基础知识业务培训班等,教育引导全村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4)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村党总支牵头,指导各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谈心谈话,搞好“一会五评”,指导新发展党员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力量,党员队伍和各类乡土人才彰显后劲。(5)着力开展党建创新。金塘村在全市村级组织率先开展“党建五分钟”“党建+产业联盟”等党建创新活动,率先成立党员工作队、湾场党小组和屋场行动服务组,助推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禁毒、反电诈等底线工作,变虚为实,较好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为群众及时便捷提供“一门式”服务,实行“一站式”办理。4.巧协调。对内:协调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第一书记、队长与村书记的关系,协调处理好村组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对外:向主管市级领导、后盾单位领导和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汇好报,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向各相关部门单位领导汇好报,争取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协调好资金拨付和项目管理与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内外科学巧妙协调,形成驻村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工作逐步规范有序,对村级各类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常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谭奇峰来村开展屋场恳谈微宣讲活动

二、兴办实事,打造驻点村良好形象。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实行产业带动。只有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才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巩固传统产业。做好金塘苗圃、金塘砖厂、金塘幼儿园、金塘养猪场、金塘农庄等现有产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金塘苗圃成立20多年来,已种植的苗木树种达200多种,种植面积400多亩,安排就业40余人,年纳税达60余万元,服务市区和周边村镇,既确保苗圃经济效益,又美化绿化了村庄,成为常宁市一张绿色生态名片。(2)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金塘村经济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发挥村经济合作社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走“公司+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广泛收纳社会资本,鼓励党员群众主动入股、土地租赁、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鼓励村经济合作社优先解决有劳动能力的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我村优势特色产业项目6个,逐步把村产业做强做大。(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指导利用好村集体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内突破20万元。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立足种养殖业,实现村民增收渠道多样化,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常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谭奇峰来村视察指导花椒、香芋种植产业项目

三、强化乡村治理,引领文明新风。一是严格按村规民约办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以各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村规民约并予以实施。同时开展普法宣传,有效促进村民自治,既拓宽了普法宣传渠道,又较好地解决了村民普法针对性不强和效果不好问题。村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村民的是非观念不断增强,村民间纠纷、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预防,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村规民约的实施,村里的管理难点,如村民不自觉履行与村、组集体签订的各类承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违反殡葬法规等村务管理,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影响干群关系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第一道网”的作用。二是强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经常性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给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务。在村部设立专门人民调解室,就近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及时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举办法律法规专题培训讲座。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训,邀请驻村律师上课,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家喻户晓。特别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社会稳定是根本的原则,连续三年无一例上访案件,无打架斗殴事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农村治安稳定,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稳步推进。三是抓好预防,倡导文明新风。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建立工作信息台账,不定期上门走访服务,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事件。坚持做好法治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新风象,坚决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始终坚持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工作出发点,以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为民“捧出一片真心,赢得一片民心”。几年来,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黄赌毒事件,无越级上访和非法宗教等活动,村民关系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走访慰问脱贫监测户李小文家

经过近两年的驻村工作,金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明显增强。

1.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党建引领,驻村以来投资180余万元新建了村部办公大楼和2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2023年1月4日正式乔迁投入使用,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大力加强;通过召开乡村振兴现场办公会,内联外引,积极申报项目,为金塘村维修渠道3000多米,维修山塘和山塘清淤3口,政府APP维修硬化渠道2000米在建项目2个,新修组级公路一条。

2.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驻村以来,新上发展特色经济产业项目4个,流转山林500余亩,水田400余亩,主要种植花椒、齐橙、香芋、紫薯、药柑、玉竹和连翘等,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3万元迅速增长为15.98万元,2023年可突破20万元。

3.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现在的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两委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来村部谈事办事的群众越来越多,村里组里的矛盾纠纷由“湾村明别人”和屋场行动服务组牵头及时解决,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乡风文明越来越好,村民把村两委干部当成“自家人”。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