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熊华 报道)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作为首批“千县工程”单位,紧紧围绕医改目标任务和“千县工程”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联”“帮”“通”,有效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横向整合、纵向流动,推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切实为人民群众守好“健康门”。
一、以“联”实现服务一体化。通过与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建立医联体,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等医院建立专科联盟10个,与县域20家医疗机构建立医共体,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严格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有效落实。2022年,全年接收上级医院下转病人116人次,接收下级医疗机构上转病人165人次;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165人次,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病人182人次。
二、以“帮”实现服务优质化。近三年,通过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南充市中心医院、浙江缙云县人民医院和东阳市人民医院等医院派驻专家、设备捐赠、“师带徒”等支援帮扶,先后联合开展大型义诊20余次,推广适宜新技术、新项目近200项,新创市级重点专科11个、医疗名科1个,培养“巴山名医”8名、业务骨干100余名。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部分技术跻身区域前列。同时,医院每年派出20余人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年开展学习讲座200余次、教学查房近300次、疑难病例讨论近100次、手术示教近100例,帮助基层推广适宜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以“通”实现服务便捷化。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指导、远程教育。有序推进区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及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医疗服务便捷、高效。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