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规模经营提效益

——“土地”变“基地”
发布时间:2023-03-21 01:46: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邹乔夫 报道)既要建好“平台”,更要用好“平台”。经湖南省祁阳县农业农村部门考察分析论证,项目区建成后实行规模经营,年均将增产粮食22万公斤、油菜1.3万公斤、蔬菜0.3万公斤,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46万元以上。为充分发挥“平台”价值,确保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赤一、仙神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积极组织公开招标,引进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努力将项目区打造成为“稻-稻-油”生产基地,推动农业生产由农户分散经营向大户集中经营、土地向基地转变。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小丘改大丘,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盘活了土地资产。唐德生、董武龙介绍道,“项目主体尚未完工,周边远近许多种粮大户们便趋之若鹜前来“抢田种”,过去零租金也没有人种的田,改造后都成了大户眼中的“香饽饽”。据悉,日前来自道县清塘镇的种田大户孟强能以400块钱一亩的“天价”一口锁定了整个项目区425亩“良田”,目前正在准备全部种上优质双季稻,并计划依托“陶铸故里、古韵潘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衡昆高速便利的交通条件,打造农业旅游基地、体验式农业基地、互联网直播生产基地等,创建区域本土农产品品牌,在实现农业综合开发提升效益的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赤一、仙神村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招标会现场

当下,两村借力“小丘改大丘赤一、仙神”带来的大好发展态势,村、支“两委”坚持以产业为引擎,以文明为目标,以宜居为抓手,通过入股分红、租地、家门口就业等方式,带动群众在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家禽水产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同时,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也在不断提升,昔日的小山村正向着“高产田园、美丽庄园、幸福家园”阔步迈进。

赤一村76岁的“五老”协会成员肖件生,是该村的一名老支书。谈起近年乡村的悄然“巨变”, 他开心地对我们说道,“现在不仅农田改良了、村民就业有着落了,而且村里卫生有人扫、垃圾有人清、遇事有人帮、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群众精神也抖擞了,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万亩粮仓田畴起。赤一、仙神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小丘改大丘(试点)项目建设只是祁阳高标准农田建设浓墨重彩中的一笔。

   祁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茅竹镇板桥村打造的“生态丰产”精品工程

近年来,祁阳市农村农业部门始终坚持扛牢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按照“示范带动、连片推进、高效发展”的原则,建立了“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形成了“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作风,有效破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质量不高、后期管护困难的瓶颈制约,极大地推进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投入资金达67632.78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9.83万亩,全市连片规模2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增至35个。

不囿眼前成绩,擘画发展蓝图。2023年祁阳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为自己设定了6.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目标。面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啃的“硬骨头”,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詹国平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投融资创新为突破,持续发扬“闯、创、干”精神,推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