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提升山水生态城 念好红色资源经

发布时间:2023-03-30 14:50:0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吴丹 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及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光荣而伟大的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红色旅游、绿色发展就是把弘扬革命文化和发展红绿经济的有机结合。

平安昌盛地,山水生态城。四川省平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4.14%,境内风光以原始古朴、乡土民俗而著称。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红色资源是平昌县委、县政府艰辛而辉煌的历程见证,是平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平昌力量。作为川陕革命老区县,为记录好这些红色资源,发挥好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县域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及省委党史研究室红色资源普查组意见,全面摸排了我县新民主主义时期(2021年已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形成的红色资源家底。截止目前,全县已有88处(2021年核查)和150处(2022年新增)红色资源。

一、平昌区域红色资源基本概况

红色资源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平昌区域建国前形成的红色资源据2021年红色资源普查结果来看,平昌县录入省红色资源普查系统共88处,分别为:红军在平昌境内的战斗遗址14处,红军机关及江口县苏维埃政府组织11处,地下党活动4处,李先念平昌住居旧址1处,刘伯坚烈士故居1处,将军故居7处,纪念、教育场馆4处,石刻标语37处共57幅,舒玉章烈士被害地、成仁取义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9处。上述红色资源中有国家级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按现状评估:评估好9处,较好32处,一般24处,较差11处,差12处。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平昌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史。

平昌管辖建国后形成的红色资源继去年普查,据史料记载并实地考查、求证,新增红色资源150处,基本形成了建国(平昌县解放)以来横向展开、纵深推进、图文并茂的红色史料。录入省红色资源普查系统共150处,分别为:教育场所13处,医疗卫生3处,民生、市政、城市建设45处,交通建设31处,产业30处,特产5处,工业17处,商业4处,其他2处。极大地丰富了平昌历史,填补了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重大成果的史料空白。

省委持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好四川的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把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省委作出的安排部署,为开展红色遗址普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添了动力。借普查之机,全面系统地搜罗了建国以来平昌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史实,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平昌人民这一阶段的重大成就,汇总了这一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成果。

二、平昌红色资源面临的困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而普查发现,我县一些经济产业缺少后续发力,现状堪忧。一是由于这段时期平昌隶属川北区达县专区、四川省达县地区、四川省巴中地区、四川省巴中市,史实记载十分零散、或缺,加之知情人健在甚少,一些珍贵的红色资源无法得到确认,如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红色资源极少;二是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大部分红色资源均已被损毁,“大跃进”运动、“文革”期间,加之后来的经济建设,如平昌缫丝厂、纺织厂等;三是对建国后红色资源的界限把握不准确,新增红色资源大部分是近二十年内党领导平昌人民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红色资源的发掘、整理、收集时间紧任务重,建国后红色资源普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新纳入红色资源的一些经济产业和曾经已实施项目,随着新一轮的政策措施,可能消失或重建,其保护措施有待进一步明确;五是对建国以后的红色资源其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有待进一步提炼,资政育人的作用需具体落实。

三、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发展的思考

集红色资源、绿水青山、古文化、民宿文化、非遗文化于一体,将平昌县打造成为集传统教育、文化体验、生态游览、研学旅行、拓展培训、主题娱乐等红绿契合的平昌特质,塑造川陕革命老区、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园、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故里、巴山美村·父亲原乡等“红绿”主题形象。

()红绿协同发展,资源整合叠加

1.突出不同时期主题形象,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精品项目,建设中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在深入研究平昌历史及文化的基础上,分析挖掘平昌红色资源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根据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提出相应的文化产业主题,突出打造平昌“苏区精神传承地平昌英烈纪念园、石刻文化传承地中国工农石刻标语园、革命信仰传承地刘伯坚纪念馆、廉洁文化传承地白衣古镇、古巴蜀文化传承地巴灵台、古村落文化传承地孙家大院、古农耕文化传承地蔡家大院”这一文化旅游形象,争取有力的政策支持,塑造平昌在全国的文化品牌,吸引全国各地游客。

2.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通过资源整合及文化叠加,实现“红色+”和“+红色”融合发展。坚持“红绿契合、文旅融合、产业整合”,形成红色融入景区、红色融入城镇、红色融入乡村、红色融入业态四大融合,走出以“产业+旅游”促进特色种养产业提档升级,走出以“旅游+城镇”促进绿色城镇提质,走出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的发展路子,发挥叠加效应和整体效应,形成独具个性的、复合型的平昌旅游品牌。

3.打造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构建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平昌文化研学大课堂。以系列红色旅游产品为支撑,建成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和研学旅行点,设置不同研学主题内容,构建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开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传统村落、体育运动、演绎娱乐和自驾营地等七大类型创新旅游性吸引物,将平昌打造成为丰富多彩、多体系研学教育的大课堂。

4.通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实现红色资源的保护。通过发展红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带动农村各项产业同步发展,使红色资源在保护中有序开发,在科学开发中实施有效保护。平昌红色资源,多数分布在相对偏远落后的农村,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一致。随着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多数地方产业发展还是短板,通过挖掘建国以来的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把红色融入乡村、农庄、民宿、生活体验,融入产业发展中,可以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红绿产业布局,园区基地互融

根据平昌红色旅游资源地域聚集度和资源主题特色,实施“二园四带七地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即,两个中心发展产业园;四条集聚发展产业带;六个平昌特质研学地;众多旅游景点。同时,充分利用平昌旅游集散中心,将平昌旅游景区的特色亮点、特色文化、特色产品以及景区的旅游路线通过现代媒体加强宣传并及时更新。

1.两个中心发展产业园。佛头山文化产业园。整体规划佛头山的产业布局,佛教文化区可规划到山顶一带,民宿文化区可规划到山腰一带,红色文化区可将现有的中国工农石刻标语园、刘伯坚纪念馆、建国后的红色资源等横向规划拓展。集中展现平昌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深切地体验在那血雨腥风、攻坚克难的艰苦岁月里,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昂扬革命斗志、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金宝山茶旅融合现代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

2.四条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

一是兰草→驷马→得胜→土兴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开发利用森林长廊、驷马水乡、大峡谷、玻璃栈道、现代农业观光园、得胜英烈纪念园、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军事会议遗址、川东北最大的牛市、舒玉章烈士牺牲地等为代表的遗址遗迹群、南天门景区、华山村的民宿文化,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红色与景区、城镇、乡村、产品联动发展,以绿映红。

二是元山→灵山→三十二梁→板庙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开发利用巴灵台巴蜀文化、茶马古道、李家大院、三十二梁风景区、蔡家大院、红云台战役遗址、童话小镇、古村落保护孙家大院,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红色融合景区、城镇、乡村,以绿带红。

三是白衣→西兴→龙岗→响滩红色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开发利用白衣古镇的翰林文化、剧台、皇家山非遗文化翻山饺子、刘伯坚故居红色及历史文化体验区等红色资源,以文化旅游点为主线,红色文化带动景区、城镇、乡村,以红促绿。

四是邱家→笔山→镇龙→江家口田园综合体旅游集聚发展产业带。百家坟森林公园、肖家坡茶场、倒座房军事会议遗址、红军石刻标语等“川东北故事”,融入乡村旅游景区,以红托绿。

3.七个区域特质发展的研学基地

①石刻文化研学地(石刻标语园),将打造为独特的红军石刻文化传承地,以过去、现在、将来为引轴,不断积累延伸,即不失“石刻”之精髓,又能记录与容纳更多的红色内容,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

②伯坚文化研学地(龙岗镇),将打造为无产阶级革命信仰传承地,以刘伯坚烈士为主轴,苟先良、韩宗银、胥克寻、向子成等革命烈士以及胥光义、赵兰田等7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为拓展,即丰富了研学的容量,又不失研学的真容。

③苏区文化研学地(得胜镇),将英烈纪念园打造为川陕苏区平昌红色文化传承地,以1932年-1935年平昌的红军文化为主轴,集中呈现平昌境内的战役战斗场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体验苏区革命的红色岁月。

④古翰林文化研学地(白衣镇),将打造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积极提升吴氏宗祠家风家训馆,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的现代红业态,依托《下里巴人》剧院、白衣“梦回柳州”古代服装特色体验馆、国学产品成人祭孔典礼等,尽释廉政文化清风古韵。

⑤古巴蜀文化研学地(巴灵台),将打造为巴人文化集中地,山上的佛祖大殿、齐天大圣殿代表了佛教文化,玄祖殿、太上老君殿、二郎真君殿、文昌殿代表了道教文化,孔子则属于儒家学派。系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和古巴国祭天遗址,集儒学、道教、佛教于一山,对山寨上的米仓古道进行修复,对巴灵大院的长宁古寨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⑥非遗文化研学地(皇家山),传承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做好平昌境内的其他非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如得胜镇的“龙狮舞”“花桥舞”“薅秧歌”、粉壁乡的“皮影戏”、驷马镇的“金钱板”。以旅游带动产业经济,以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⑦父亲文化研学地(驷马镇),作为著名油画《父亲》以村民原型故里,“巴山美村·父亲原乡”成功创办,为平昌文旅康养产业、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推进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在此基础上,精心经营,深度挖掘乡土农耕文化和巴山农人精神,打造山区原乡扩容、乡愁记忆升级版。

四、加强我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

平昌有厚重而广博的红色资源,然今天呈现给人们的却传闻仅存,究其原因是先人的迹印被后人因无知而无情地毁坏,这不仅是没有完整历史的平昌人的憾事,更让人忧心于红色资源的保护任重而道远。秉承“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融合好绿色生态,让人有看头、有游头、有念头”的发展思路,把红色资源作为产业发展来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保护,打造红绿契合的平昌主旋律。

(一)强化政府主导,健全两级红色资源保护机制组建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指挥中心,完善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从而营造“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保护红色资源的义务”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革命烈士纪念物管理保护办法》《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使公民个人依法立身行事,变无知而知之;二是依法实施红色资源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落实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管理保护办法》第十五、十六、十七条规定,逗硬处罚;三是红色资源开发中抢救修缮。各镇要认真梳理已有的红色资源,对濒毁者务必弄清史实,合理修缮,对未定级的快速申报,争取认定,最大限度地把现存的红色资源纳入保护范围。

(二)提炼“红”主题,打造全县红绿交响产业带。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保护”方针,切实做好红色资源保护的各项基地工作。文化是产业的灵魂,业态是文化的活化,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红色资源所在的各镇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站在保护为主的高度,深度挖掘辖区内现有的产业业态和红色资源,科学论证并合理利用,将“红”主题提炼好,把“绿”产业做深、做透、做实,开发“红绿旅”体系产品,并将核心产品做特、做优,力争每一类产品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这样既能体现辖区特色化、差异化,又能构建平昌旅游新格局。

(三)赓续红色传承,完善红绿旅融合队伍。各级党委应从组织领导上、公民教化上、经费保障上强化,把红色资料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财政预算,落实领导责任。平昌旅游业态既要引进高端的创意人才,又要培养熟悉本土文化又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建立一支会讲、善讲平昌故事的平昌导游人才。那么平昌导游队伍从哪里来?

1.将平昌红色文化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使其扎根于心中而载入大学以及他乡,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并自觉做平昌红色文化的传导者。

2.将红色文化融入村级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乡村农民艰苦创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3.将红色文化融入景区建设,抓好各大景区的红色研学内容,丰富景区旅游业态。

4.利用平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展示平昌红色文化和红军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学习和了解川陕苏区斗争史、平昌革命史及刘伯坚革命事迹的意识。

(四)做实文化创意,加快“红色+”“+红色”服务产品开发。平昌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为了尊重历史,忠于历史,挖掘、保护、发扬、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就要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那是平昌反抗、革命、解放、建设、发展、壮大、强盛的最充分历史见证。结合我县红色资源、县域绿色资源、全域旅游概念,开发“红色+”“+红色”服务产品,注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组合,加大红绿产品的创意与设计,挖掘产品背后的人文内涵,走八大AAAA级景区互补模式,树立红绿品牌营销战略,逐步实现红绿旅的业态提升和产品供给的数量、品质提升。同时,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纳入全县乡村振兴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古宅古街旅游相结合,与山水生态旅游相结合,与传统文化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平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念好念活红色资源经。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