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乡村车间制衣忙 村民务工稳增收

发布时间:2023-04-11 12:33: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奔立尔集团珠晖乡村帮扶车间里,员工正在缝纫校服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唐兰荣 报道)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皇田,产业发展与春天一同生长。

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奔立尔集团珠晖乡村帮扶车间犹如一颗产业“金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清晨7点,家住珠晖区皇田村的周丽娟起床,和女儿一起在家中吃过早餐后,就把女儿送到附近的小学。8点,她准时来到乡村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劳动。针车机台上,不断有制衣半成品传送过来,周丽娟双手不停,认真检视,“没问题!”,又拿下一件。

枯燥却又满足,周丽娟是奔立尔集团珠晖乡村帮扶车间主管。“公司看我比较有经验,要我负责员工技术培训和招聘工作。”周丽娟语言朴实,甚至有点腼腆,但是谈到如何做衣服,她就仿佛换了个人。厂里其他姐妹们有不懂的,都会找她请教。“现在在家每月就能挣4000元。”对比以前在外打工的日子,现在既能照顾两个孩子,又能挣到钱,周丽娟十分满意。

这样的务工生活,几年前周丽娟想都不敢想。

周丽娟以前在广州从事制衣工作多年,每年和女儿团聚的日子用手指都数得出。“每次坐车要离开家,女儿都会抱着我的腿不停地哭。”儿子出生后,周丽娟暗下决心不能让他“重蹈覆辙”。如今,她回了家,在孩子身边工作。

周丽娟告诉笔者,乡村帮扶车间的开工,让“留守妇女”走下牌桌,脱离手机,自立自强。“现在,我正在动员老公,让他也回来和我一起上班。”

近者悦,远者来。越来越多和周丽娟一样的年轻人,抓住就业机会,回乡踏踏实实在“家门口”就业。

“优先录用脱贫户,主管手把手教学。只要愿意学,哪怕100遍我们也愿意教,我们还有很多整烫、包装等简单工序的岗位,脱困户来我们车间总能找到事做。”奔立尔集团珠晖乡村帮扶车间负责人何迟介绍,奔立尔集团是全国十佳校服厂,订单稳定,该乡村帮扶车间能吸纳50人就业,月计件工资可达3000元,还在培训的新员工每月也能领到1500元保底工资。

压线、缝纫……60多岁的旷菊华坐在操作台前,手脚还比较麻利,面前已经整齐码放着一叠衣服。她主要从事车工岗位,只需把裁好的部件缝制即可。旷菊华呵呵地说:“我以前在家里就是做衣服的,这个工作简单,累不着,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呢!”

舞台,也是年轻人的。

“这里实行计件工资制,只要勤快,不怕赚不到钱。”见到笔者来采访,“90后”员工王小红放下手中的活计,难掩内心喜悦。王小红是皇田村的媳妇,如今是这家就业帮扶车间最年轻的员工,已成为业务骨干,且就业顾家两不误。她说:“我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上班地点离家近,二是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周末闲暇时,王小红还总是喜欢带着孩子沿着贯穿全村的X001线漫步,看一看坡上春日桃花雨,听一听河畔夏日蛙鸣声,享受着“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的乡村惬意生活。

“每多一位打工妈妈回乡,就会多一名快乐的孩子。”皇田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告诉笔者,希望到“乡村车间”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皇田村已陆续引进谱发食品、求是果园艺研究中心、湖南黄郎禽业、三拓农业生态园、皇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新型经营主体。

“燕归来”,“凤还巢”。无论是返乡就业人员,还是返乡创业者,那一张张浸满汗水、饱含期盼的面庞和一个个逐梦田野、努力奋斗的身影,都成为皇田书写珠晖区委书记魏中发在茶山坳镇调研时提出的打造基层党建新格局、产业发展新项目、乡村振兴新面貌、农旅结合新篇章、集体经济新局面“五新”茶山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