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首届四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蓉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7-03 02:12: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王志强 报道)6月29日,首届四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非遗博览园缇沃丽酒店举行。大会以“聚焦产业建圈强链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全国近百家商协会,500余名嘉宾齐聚蓉城,国内政界、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会聚一堂,共同为四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圈强链献计献策。同时,现场举行了多项签约仪式。

首届四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本届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各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由四川省川联中小企业商会主办,成都市青羊区委统战部、成都市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局、成都市青羊区工商联协办。

多方共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力保产业链稳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加快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中小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

四川省川联中小企业商会会长李红燕发言

四川省川联中小企业商会会长李红燕谈到,四川作为西部唯一经济总量跨入5万亿门槛的省份,民营经济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民营企业超过800万家。我们中小企业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主动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聚焦主业、坚持走“专精特新”道路,努力把企业打造成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或产业链上的“配套专家”。此次大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专家作主题分享和交流,希望大家有启迪、有收获。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瞄准新赛道、抢抓新风口、培育新产业、寻求新突破,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成都市青羊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冯胜发表讲话

成都市青羊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冯胜表示,截至目前,成都市青羊区已聚集各类市场主体近2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12万余家,作出了全区近一半的经济贡献和95%的就业岗位,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22年,青羊区成功申报工信部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

当前,青羊区正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和成都市委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建圈强链等重大部署,大力建设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全面推进航空新城和天府文化公园两大片区重点建设,加快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产业集群,蕴藏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小企业作为成都经济的重要一员,对于成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事关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成都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徐玖平在讲话中提到,2022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15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8.8%,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实现民营税收2008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4.2%,是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完成民间投资4564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1%,是投资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徐玖平勉励广大中小企业负责人提振发展信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主体意识,学习借鉴浙商创业的“四千精神”,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勇立潮头、敢闯敢拼,提升创新实力,推动融通发展,积极参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信息共享集聚发展,汇聚产业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潜力、焕发活力、增强实力,共同为四川(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原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管清友做主旨演讲

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原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管清友以《弱复苏与强韧性》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现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这些年的变化叠加到一起,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目前的经济处于一个弱复苏阶段。管教授通过分析经济短期和中长期的一些特点和实际案例,给中小企业提出了经济强韧性和企业家精神强韧性的方法和思路。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智库专家、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汤继强分享了《民营经济:新时代 新使命 新机遇 新作为》主题,汤教授表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除了营商环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育商环境。围绕“给身份、给平台、给机会、给面子”,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出了中小企业的心声。汤教授称,说一千句大道理没用,希望各级各部门把中央精神真正落到实地,把帮助中小企业好的政策一项一项地落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就将很快到来。

“到今年大概有20多万家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这20多万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每年交税3万多亿,形成了一个中小企业创新大军,对我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在发表题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演讲时表示。他指出,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三个着力点:第一、创新驱动实现高技术发展,要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第二、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三、协同创新大趋势。

张景安还指出,要营造一个最好的生态。中小企业需要宽容,容忍失败,容忍他们标新立异的环境,自由思想是火花的源泉,这样火花才能盛开,才能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创造奇迹。

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夯实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根基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

大会上,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四川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唐强讲到,截至2022年底,四川804万户民营市场主体中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864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3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65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为增强四川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唐强指出,小体量也能体现大特色,希望广大中小企业在“挖小做精”上下功夫。中小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优势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特色,一定要深挖小领域,聚焦小切口,做精主业、深耕专业,发扬工匠精神,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型化的发展之路,以专注做专长,以精益出效益,以特色谋市场,以创新赢发展。做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在大会上发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也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2022年四川省中小企业数量突破230万,超过全省企业总数的90%,中小企业缴纳税金占全省税收总额的70%,吸纳就业占城镇新增就业的80%以上,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5%。同时,我们着力提升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型化水平,打造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四川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队伍。

葛晓鹏还特别指出,截至目前,四川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0余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38户,数量居西部第一,占到了西部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的29%。中小企业已成为维护四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以建圈强链的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提高四川经济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专精特新,探寻中小企业高质量成长路径》圆桌对话

活动现场,《聚焦专精特新,探寻中小企业高质量成长路径》,学术界与企业界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沙发对话”。高林咨询创始人、总裁,美国华盛顿大学奥林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孙伊萍;新潮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继学;高级经济师、领军企业研究院副院长秦静;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邓波;四川兴天府文产、成都易利通智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彭小利,通过各自所从事的领域现身说法,为中小企业如何转型升级高质量成长,如何建圈强链提供了多种方法和路径。

聚焦建圈强链成都青羊区打造千亿航空集群

航空产业筑基,共襄“新城机遇”。大会上,成都市青羊区对航空新城及航空产业进行了推介。

青羊区航空新城及航空产业主题推介

作为成都市航空产业“一核、一极、多点”总体布局中的“一核”,成都市青羊区是国内重要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国际民机大部件研制生产基地。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都市青羊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发展定位,航空产业作为青羊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启了跨越式发展。青羊区将以围绕“做强千亿产值航空旗舰企业、培育千亿产业生态、建设千万平方米高品质载体、引育千家航空科技企业”(即:“三个做优做强”)的奋斗目标,统筹分区施策。总体布局上,以国家航空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为统揽,以青羊航空新城为 承载,以航空整机产业基地、航空整机系统集成创新园等园区为支撑,整体构建“一心一城、多园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介绍,在成都建圈强链的大体系下,成都市青羊区将站在片区开发的大格局中,研究航空新城建设和航空产业建圈强链,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诚邀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共谋航产业创新发展大计。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分工和转移呈现新趋势,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日益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开发计划,建立更加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出更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加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细分市场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数字化转型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然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还存在不少痛点,例如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关键基础能力不足、数字化相关人才供给不足、转型资金压力较大,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意愿不强等问题。为此,需要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痛点精准施策、赋能纾困,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大会上,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专家陈清宇作了题为《数字引领 智创未来——中国联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讲。他谈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把数字经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国家也发布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把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当成了“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比例距离发达国家其实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未来这块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大会现场,中国联通直击转型痛点,带来了实际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举行了数字赋能、共建产业生态签约仪式。中国联通成都市分公司与四川浩旺实业、四川新蓉电缆、四川中恒电讯、成都贵人物业、成都博韵通科技、四川星海数创科技、成都赛普能源股份、成都金房物业、四川省茶业集团、成都双新孵化器进行了合作签约。

本届大会把建圈强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分别举行了青羊区航空新城及航空产业推介、银行与商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席会议机制签约仪式、四川省川联中小企业商会与友好商协会签约仪式等。

当晚,还举办了首届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跟党走庆七一》大型交响晚会暨颁奖盛典,颁发了专精特新创新引领奖、专精特新新锐成长奖、行业杰出奖等多个奖项。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