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新化县委书记李铁雄(右二)深入田间地头督导粮食生产
新化县委书记李铁雄在田间指工作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刘晓燕 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21世纪以来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式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中国报道网.时代纪实栏目主编,邓小保深入湖南广大农村调研走访了解到,整个湖南的早中稻种植形势一片大好,粮食安全大有保障、原抛荒的耕地得到了有效整治,非农化耕地基本改善,耕地保护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湖南的“三农”工作确实可歌可颂。
特别是在湖南山丘地带的新化县“三农”工作尤为有亮点可看。更为可观的是在山区地带“三农”工作落实到实处的湖南省新化县,在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双季稻种植等方面工作取得可喜的成就。
5月28日,笔者来到了中国蚩尤故里展现在眼前是,盆地稻海绿油油、溪水无声水渠流,高处稻田绕山转,大垅两旁瓦房楼。盆地几千亩连成一片的稻田在5月阳光照耀下,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高山上的梯田层层叠叠,也披上了绿装,原来这就是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紫鹊界梯田。
据当地村民告诉笔者,这片几千亩的绿油油稻田是县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投资新建的一片高标准农田。排水给水纵横交错,去年的大旱这里的稻子都得到了灌溉,并获得了丰收。像这样成片的高标准化农田在我们新化县很多,大片、中型片区高标准农田随处可见,并全部种上了早稻。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又来到坐落在孟公镇一处几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恰好遇见了县农业农村局谢局长在实地指导工作,据谢建斌局长介绍: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3636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属农业大县,2020年退出贫困县。多年来,他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和上级的工作部署,通过“三聚焦”,实现“三增强”,粮食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聚焦职责落实,增强机制合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成立粮油产业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和局班子成员挂点乡镇工作制度。每年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并压实乡镇和村组干部稳粮责任。每年县财政安排粮食专项经费2000万以上,充分调动乡村和种粮规模户的积极性。持续开展耕地抛荒及“非粮化”专项治理行动,近年累计治理抛荒耕地7万余亩。加大讲评、奖惩、督导力度,将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整治工作纳入全县双月考评内容,全县成立粮食生产常态化督查小组,开展专项督查。强化氛围营造,凝聚起强大合力。
聚焦地技并重,增强发展动力。坚持“藏粮于地”,近5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3.7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3.6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1万余亩;每年统筹整合资金1800万元支持小农水建设,改善浇灌条件。坚持“藏粮于技”,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优良率达99%;水稻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76%,粮食代耕代收面积超60%;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早稻增密等技术,全县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
聚焦主体培育,增强带动能力。培育种田大户520余户、育秧主体617个,流转耕地面积近10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提质扩面。全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19个,其中省级51家,基本实现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同时,通过资源挖掘和打造,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依托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梅山文化艺术,中国蚩尤故里文化,全国武术之乡、山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著名自然与人文景观,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森林公园、油溪河漂流、北塔、文昌阁等人文景观,促进了全县的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使村民走向了小康富裕的生活,推动了全县农旅融合发展。
诚然,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难非常大,他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路虽远,行则必至;事难虽,做则必成。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