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粮食安全有保障 振兴乡村谱华章

——记湖南祁东县“三农”乡村振兴工作现状
发布时间:2023-08-23 14:30:32 来源:中国报道

高标准农田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且这个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经累计完成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农业农村部、农业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解释说: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推动农业高度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配合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厅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到实处。中国报道·时代纪实栏目主编邓小保,采编刘晓燕于6月15日来到湖南省祁东县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相关情况。

盛夏时节,稻花飘香,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展现在眼前,据释这就是祁东县风石宴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听当地村民介绍:该片区前身是一片高低不平,严重缺水的小丘耕地,耕种很困难,几度被荒废了近三分之一,有些田并长出了树木。为了粮食生产安全,遏制耕地抛荒,县农业农村局,于2020年选址,该地投入资金进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地,经过一年的规划整理小丘的稻田全部并成了大田,灌排水纵横交错,田间方正,机耕道四通八达,做到了双季稻旱涝保收,原靠人工耕种的稻田,现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片区在该县随处可见。

在该县乡村的两天走访中,我们发现勤劳的祁东农民,他们把缺水的高岸田全都种上了玉米,未发现抛荒之地,值得我们点赞。

乡村走访结束后,我们来到了县农业农村局,该局局长陈琼向笔者介绍:为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和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和上级的工作部署,以最强执行力扛起粮食生产大县责任担当,全县粮食生产突出做好“专班”+“指导”“扩权”+“扩面”“台区”+“台柱”“农技”+“农机”“补短”+“补贴”五个方面的结合文章,粮食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高标准农田

“专班”+“指导”,压实粮食生产责任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联系乡镇工作的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下达的各项粮食生产工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动真格、出实招,推进重点任务落细落地。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局班子成员、局属相关中心负责人任组长,局相关股室业务骨干为成员的26个技术指导组,对联点的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一对一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细落实。

“扩权”+“扩面”,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耕地抛荒,防止耕地“非粮化”。全面贯彻落实2023年省《审计专报》指出我县耕地“非粮化”及抛荒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推进耕地保护整改工作,守住了耕地红线。截至6月12日,2020-2023年全县累计完成抛荒整改面积1271.86亩,“非粮化”整改面积2192.38亩,整改后耕地全面种植粮油作物。

“台区”+“台柱”,强化粮食生产引领

全面加强水稻、油菜、大豆、玉米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辐射带动全域丰收增产。一是创建双季稻示范。全县创建5个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基地;26个乡镇级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区;367个村(居)分别创建百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点;示范区面积达12万亩,全县发展双季稻面积稳定在34万亩,形成了“县办万亩、乡办千亩、村办百亩”的高产示范区创建新格局,重点推行“五统一、一利用”关键技术,实现示范区内双季亩产1050公斤,示范区外双季亩产1000公斤。二是创建油菜、大豆、玉米单产提升示范乡镇。选择代表性强、规模连片、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重点乡镇,集成“土、种、肥、水、药、机”等生产要素,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农艺农机融合等关键技术,由点到线及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整乡推进,创建单产提升典型样板,力争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全县每年油菜、大豆、玉米面积分别稳定在40.6万亩、2.6万亩、5.5万亩以上。三是实施种植模式创新优化行动。在传统双季稻优势区重点推广双季稻生产,一季稻区发展稻油轮作,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生产,推广中熟品种选配、茬口衔接、冬作培肥、土壤治理以及机插、机抛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构建一年二熟或三熟制度。高岸地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集成应用单粒精播、合理密植、种肥同播、缓控肥施用、低损机收等关键技术,构建大豆(玉米)与油菜、蔬菜两熟轮作模式,适度扩大春玉米带状间作春大豆种植面积,2023年全县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0.75万亩。四是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以“六大强农”行动为引领,梯度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推动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引导和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23年,全县3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1500户,耕地流转面积达40万亩。

高标准农田

“农技”+“农机”,落细粮食生产服务

全县构建“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展示平台”。采取“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推广+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小农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指导员和科技示范主体签订上门服务协议。主要依托“农技农机服务组织、技术引领型规模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支力量,推广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一喷多促”、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水稻、油菜、大豆、玉米关键增产技术,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细落实,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2022年水稻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80.82%,油菜机收率56.86%、机直播34.45%,机耕90.30%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63.51%。

“补短”+“补贴”,提升粮食生产效能

积极补齐粮食生产短板,全面强化农田基础建设,落实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措施,提升耕地质量、粮食生产效能。一是加快高标农田建设力度。加大高标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至2023止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3601.15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 44.99万亩,平均每亩节水量为67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2%,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30%,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4.75万亩,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890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年平纯收入增加212元。二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种植冬种绿肥、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因地制宜落实品种替代、水分管理、优化施肥、土壤调理、深翻耕、结构调整等技术措施,加快轻中度受污染耕地治理,2020年-2022年治理面积14.12万亩,实现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三是加强绿色防控。全县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99%,总体病虫防治效果达90%,主要粮食作物绿色农药应用比例达90%以上。四是加大财政投入。2023年县财政列支4500万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支持发展早稻集中育秧、双季稻生产和遏制耕地抛荒、非粮化四个方面,相比2020年增加2500万元,相比2022年增加500万元,增加资金主要用于水稻、油菜、大豆、玉米示范创建和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同时加大政策性保险、商业贷款贴息和粮食收购等惠农政宣传力度,坚持粮油生产补贴精准发放,提高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