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创新青年齐聚成都 破圈互联,点亮可持续未来

发布时间:2023-09-21 01:04: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王志强 报道) 9月20日,2023成都创交会·NexTus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日(以下简称“青创日”)在四川成都圆满举行。本届“青创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共青团成都市委承办。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世界青年科学家π社区、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为本次活动提供创新支持。

活动现场形象展示

活动上,15位40岁以下科创青年和蓉漂计划专家共聚一堂,共话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同时,“未来城市与新经济”特刊《青年创新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邀请正式面向全球发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场景创新青年伙伴计划也于活动中正式发起。

当前,面对紧迫性日益凸显的气候危机、能源危机、产业转型受挫、医疗资源失衡等全球性重大共性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全球共识。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作为世界未来的领袖,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拥有评判性思考能力和探索更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技能潜力。习近平主席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辞中也曾提到:青年人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火炬手,没有他们的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和平就无法实现。

青衿之志,踔厉奋发。自2020年首届“NexTus创新者之夜”起,“青创日”一直致力为全球青年搭建一个打破圈层、积极发声的平台。9月7日,作为“青创日”的前哨站,NexTus青年分会“联结与生成未来城市”于第三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在北京国会中心举行。会上发布了《未来城市与新经济:绿色创新驱动碳中和》特刊,SDG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联合国人居署数据与分析司司长Robert Ndugwa参与见证。据悉,9月17日该特刊也于联合国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

“联结与生成可持续未来”主题形象

第三届“青创日”通过“联结与生成可持续未来”主题,聚焦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数字科技在良好健康与福祉(SDG3)、优质教育(SDG4)、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7)、气候行动(SDG13)、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SDG9)、负责任消费和生产(SDG12)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应用和探索,希冀以青年力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更精准地找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靶心点”和“发力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

科技向善推动以人为本 创新变革构建公平社会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研究员孙中昶在创新支持方代表致辞中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体系,青年应该在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还呼吁青年科学家们联合起来,为全球发展倡议和2030年议程贡献青年力量。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研究员孙中昶致辞

如果说“科幻-科研-科创”是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和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行动,那么青年就是这个过程的桥梁纽带和主力军。在活动中,青年创新者们通过“无限的人”“来自宇宙的风”以及“智造涌现”三个篇章分享了洞见。

在篇章一“无限的人”板块,5位青年科学家及创业者围绕“良好健康与福祉(SDG3)”,“优质教育(SDG4)”目标中关于“虚拟脑模型、仿人化机器人、创新设计”等议题展开分享,探讨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数字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实践。

百川智能CEO 王小川在给“青创日”寄语中谈到:“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刚刚开启,我们作为第一批跨入新时代的人类,带着焦虑和好奇去拥抱它,思考和探索‘我是谁?’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智慧注入它,做新时代的开创者,让后代们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繁荣和延续人类文明。”如何利用科技造福人类、改善社会,一直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是如何看见世界的?又要如何帮助机器看见世界?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雅博士后郑雅菁在《类脑视觉编码模型与超高速应用研究》的分享中,对低功耗、低延迟、性能稳定的类脑视觉计算进行了介绍,并讲解了脉冲视觉算法体系在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将对产业创新发展带来哪些驱动力?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战略发展总监、运营负责人张婕从AI时代的设计驱动式创新生态角度分享了见解。张婕表示,在AI强大的生产力面前,传统线性、封闭、渐进式的创新和转化模式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并无法适应未来需求,也因此需要更开放、更多元、更高效的创新范式和体系。

宇宙能量带来可持续启发 科技力助推绿色低碳之路

可再生能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也相互交织。迈向清洁低碳之路充满着巨大的挑战,青年创新者、科学家们在篇章二“来自宇宙的风”中,聚焦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7)和气候行动(SDG13)目标中“月球空间天气预报、环境监测、清洁能源”等议题,深入探索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

数据如何驱动环境监督行业智能化变革?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蓝中天首席科学家韩科认为,通过以算赋测、以智代工、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环境监测行业存在的硬件监测为主、高度依赖人工、人工决策瓶颈等痛点,并对具备千米级、小时级精度,覆盖成都市“11+2”个中心城区的Alpha MAPS智能化大气监测管治系统进行了介绍。

空间观测如何助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唐韵玮谈到,世界文化遗产面临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干扰,定量评估这些干扰行为的影响对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利用遥感大数据智能监测世界遗产土地覆盖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评估,可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科学数据和方法借鉴。

月球上的天气是怎样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谢良海则带领现场青年朋友们将目光移至月球,感受了一阵“宇宙之风”。与地球不同,月球没有大气层和磁场保护,其空间环境异常恶劣。借助月球微磁层全球模拟、月球局部沙尘暴模拟等研究,可实现月球空间环境的全球预报,更好地为未来月球探测任务保驾护航。

月球探测将成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在寄语中所提到的: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当月基对地观测系统实现之时,将对人类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提供崭新的技术手段和能力。

智造涌现 赋能低碳之路助力可持续消费与生产

“可持续”已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与生产的新一轮热点趋势,成为人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环。“青创日”第三篇章——“智造涌现”围绕“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SDG9)”“负责任消费和生产(SDG 12)”中关于“工业母机、基础设施升级、绿色节能生产”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如何低成本实现灵活生产?友图科技(珠海)有限公司CEO李铂嘉介绍了柔性自动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热压生产环节温度为200~600℃,生产冲床压力为20~100吨,作业环境高温、危险、噪音大,通过工业机器人控制平板,可为工业可持续和产业改造升级带来助力。

人类何时才能告别重复单调的劳动?上海易咖智车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总经理罗飞讲解了无人驾驶在末端物流配送、安防巡逻、清扫清洁等领域内的规模化商业落地案例,并对全球L4级无人车行业首条柔性自动化生产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工厂进行了介绍。

智能与低碳二者共同驱动才能最大程度释放绿色发展的潜能,在信息、材料、生产等领域中实现全链条资源配置优化、资源利用率提升,从而使产业绿色转型全面提速,让绿色消费与生产蔚然成风。在青年们的碰撞与交流中不难看出,数字化路径有助于构建动态、可持续、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经济环境,注入新兴活力的同时也使其更具韧性。

作为青年创新者召集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在活动中寄语道:希望青年朋友们在了解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同时,关注潜力和机遇;抓住机遇,主动创造更多的资源和条件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青年创新者及代表合影

今时今日,集聚全球青年力量,共话可持续发展路径,有着非凡的意义。“青创日”作为一个平台、一场聚会,期冀立足成都,建立融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交流体系。未来将有更多青年创新者通过协作、创新和知识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行,共筑新未来。

中国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大刘”刘慈欣,也向“青创日”发来寄望:“青年的创新精神是引领未来的潜力与希望,科幻是具有强烈创新色彩的文化,希望科幻能够为年青的创新者们带来新的想象和创意空间,用科学的想象力开辟通向未来的创造之路。”NexTus可持续发青年创新日也希望成为一个起点,为营造“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成都城市生态出一份力,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让青年在城市从City Walk到 City Work都能“乐享其中”,为成都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汇聚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