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廉莲之源”周敦颐的“衡阳情结”

发布时间:2023-09-26 16:57:36 来源:中国报道

世人能将“廉”与“莲”联系在一起,皆源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以莲喻“廉”,以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度概括为官之德与为人之德,使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以发扬光大,而这一切都与周子在湖南省衡阳西湖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

“生于营道、长于衡阳”的理学鼻祖

从宋天圣二年(1024年)至明崇祯五年(1632年)的600余年间,衡阳西湖畔交集了两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一位是被称之为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东方黑格尔的王船山,而另一位便是理学鼻祖、湘学之祖的周敦颐。这样的交集国内仅有,使衡阳斩获了“北有儒学洙泗水,南有理学蒸湘流”的理学名城美誉。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原名敦实,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尊称周元公。南宋工部尚书汤汉在《先贤堂记》记载,“龙图郑公者、则濂溪先生实公女弟之自出,先生少孤随母氏依公以学,而公期以远器,其命名之义,类同于其诸子,而使官仕焉”。少年丧父后,8岁的周敦颐随母郑氏一行,投奔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来到衡阳,居潇湘门(今濂溪巷东)外祖父后蜀帝孟昶左侍禁郑灿故宅,随后迁住西湖南岸的郑氏私学(今吉祥街口),与郑族子弟一起在这读书生活。恩舅郑向在休假和丁忧期间授课督学于此,史称濂溪别墅和周公馆。周敦颐在衡州度过了人生成长最重要的12年。景佑三年(1036年),20岁的周敦颐因“一言清疑谳”而获得朝廷青睐,得以恩舅名义破格补荫入仕。

周子一生所著《太极图》《通书》二书,吸收佛教的思辨结构和道教的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理论,揭出“宇宙论”“本体论”,从“本然之全体”上建立起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开宋代理学——新儒学——思想渊薮,被尊为理学开山鼻祖,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明清封先贤,授后裔世袭五经博士。

许多人都认同周敦颐本身就是衡阳人。大宋景炎三年,时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文天祥在为周敦颐五世孙周洪撰写《侍郎公墓志铭》时还定论“周公讳洪,字时举,衡州人也”。至明万历年间,由衡阳人礼部尚书曾朝节奏请朝廷,下旨将周敦颐入祀衡阳石鼓书院,成为“石鼓七贤”之一。顺治元年朝廷封周子出生地道县、成长地衡阳、归宿地九江各一“濂溪周子专祠”。《濂溪祠田碑》界定周子“生于营道(道县)、长于衡阳”。衡阳西湖是周敦颐幼孤依养之地,“濂溪所尝寄迹,童养幼习遗泽最亲”之所。衡阳士人视周敦颐读书西湖为衡阳儒学兴起之标志,为衡阳这座千年古城以及古老的西湖增添了别样的神韵,衡阳被冠为“濂溪第二故里”乃实至名归。

开启国内以“爱莲”命名亭阁之序章

古之西湖极为宽阔,从今石鼓书院往西连接长湖,从蒸水往南到现在先锋路吉祥街交会处凤凰山尾,面积连绵约数十平方公里,是现今杭州西湖面积数倍。郑公因知晓外甥有爱莲之好,在西湖遍植白莲,为便宜周子及众子弟读书,专门在凤凰山下虎啸岩傍建造了一座“爱莲亭”讲授易学,此为有史可查中国最早以“爱莲”命名的亭子。古诗描绘“高楼面挂清虚镜,横锁清湖画不如;十里荷香飘万户,一轮明月散千渠”,西湖公园因“夜放白莲花”而被誉为衡州八景之一。

周敦颐15岁那年,游西湖爱莲亭而遵舅命题著《爱莲亭说》,以花论品阐述做人处世之道,呼唤“同予者”立志君子人生,以奉献社会促进风清弊绝上安下顺为己任。《爱莲亭说》原文虽已失传,但关于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的首创地,一直存在争论,各地竭力争抢这一濂溪文化底蕴。雍正年间,湖南学政习寯游西湖爱莲亭有感而写下《衡阳县学爱莲亭记》:“元公少孤,读书舅氏,爱池之白莲,著《爱莲说》以见志”。后人据此力证周子47岁在赣州所写《爱莲说》,实源于他15岁在西湖所写的《爱莲亭说》。清嘉庆二十五年,衡阳知县李光笈主修的《衡阳县志》亦刊有周敦颐著的119字《爱莲亭说》,笔者比较后发现与今版《爱莲说》无出入。近年来,随着各种史料的不断发掘,越来越多的学者,尤其是周敦颐的后人,开始普遍认同《爱莲说》的首作地应该为衡阳。

无论《爱莲说》的首作之地之争如何,“爱莲”确是周敦颐对少年时光的追忆,也是衡阳这座城市留给周敦颐最深刻的印象,《爱莲说》孕育发源于衡阳也不无道理。毕竟西湖之莲为少年时期的周敦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研究学问、思考人生。莲花香、净、柔、软、不可染的品性,根植于周敦颐的灵魂深处,成为其廉洁思想的根源。周敦颐21岁离开衡阳后,历经35年的动迁,先后担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合州判官、虔州通判、广南东路判官、提点刑狱等职务。他依法断狱,“为治精密严恕,务尽道理”,颇有治绩,深得官民喜欢,是一位以博学清廉著称的官员。传闻周子每到一地为官都会在治所凿池种莲,莲池称作“爱莲池”,池上皆建“爱莲亭”,“以爱莲名其居之堂”示民警己。

衡阳西湖爱莲亭从宋至晚清曾七次修葺,最后一次由彭玉麟出资易地重建在西湖的湖心岛上,其规模超历史之最,亭台楼阁众多,环境清幽,曾为中共地下党重要活动场所,后毁于衡阳抗日保卫战的敌军炮火。从“爱莲”及至“爱廉”,周敦颐的“廉莲”思想已然成为衡阳人的一种精神源泉。现在,衡阳西湖公园内西北渚又复建了一座麻石构造的“爱莲亭”,在公园湖心岛北端山岗上,成片挺拔苍翠的雪松还簇拥着一座外三内四结构的“爱莲阁”,园内还专门辟出了一片“廉莲之源”廉政教育基地。

王闿运称“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周子“字少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奉己甚约”“襟怀飘洒,雅有高趣”,为政之余,还汲汲于传道授业。其中最有名的两位弟子是程颢和程颐。后这师徒三人与张载一并被尊为“北宋四子”。然与许多大家一样,周敦颐生前的学术地位并不高。及至南宋年初,才始得胡宏以尊崇,誉为“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其功盖在孔孟之间”。后由朱熹进一步加尊为“先觉”,至张栻首尊其为“道学宗主”,由此确立“理学开山祖”地位。黄宗羲在其纂修的《宋元学案》特列了“濂溪学案”,称其打破了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绝”的千年幽暗,高呼“元公崛起……圣学大昌”。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刘兴佑、王敔等十一名士子上《博士帖》要求对衡阳周子专祠选袭赐衣顶授奉祀生4人(当时道县专祠也仅4人,九江专祠2人),选6名幼童入石鼓书院读义学,作奉祀生后备人才培养,以此巩固衡阳“濂溪第二故里”地位,为衡州培育举荐人才。曾任船山书院山长的王闿运曾写道:“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据现存府县志不完全记载,从唐朝曹松恩授进士至清末,衡阳“圣学大昌”共考取进士270余人(武进士1人),举人382人(含武举30人),贡生644人。状元何克明、探花曾朝节、王船山兄弟父子、常大淳父子、杨健祖孙,刘祖焕、马如琳一族四代人,以及彭玉麟、周家景、曾熙等皆得益于濂溪一脉教泽。周恩来和鲁迅等名人都是周子的后裔。郑向因抚育了周子,在宋景定五年工部尚书汤汉所撰的《先贤堂记》中被尊列为本土首贤。濂溪一脉入仕为官者皆勤政清廉,更增耀了衡阳西湖这块“爱莲”君子文脉地。  作者/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刘志丹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