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解锁宜居宜业“湘潭密码”

——看湖南湘潭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如何助力产业强市
发布时间:2023-10-20 15:31: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立 贺倩云 何音 报道)金秋十月,项目建设正酣,湖南省湘潭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拾级而上。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赋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湘潭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突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全力创建“五好”园区,12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蓬勃发展。产业发展吸聚大量的新市民、青年人群体,该市遵循“职住平衡”原则,把产业集中区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布局的重点区域。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湘江河畔逐步点亮新市民、青年人的万家灯火,助力产业、企业、人才集群集聚发展,筑牢产城融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湖南防护科创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接近尾声,目前正进入内装修准备阶段   摄/李新辉  鄢鸿志 

科学布局 让产业“蓄起势”

位于湘潭高新区的湖南永霏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是省内获得首张医疗器械类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许可证的公司。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急需建设一批宿舍型住房,满足员工居住需求。

对此,该市派出工作组,专题指导企业利用自有闲置土地申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促成了该企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及时落地。湖南防护科创园9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仅用了99天时间,就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任务。

“湘潭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也是安心贴心的港湾。” 湘潭高新区湖南永霏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员工的这句话既是认可,更彰显了该市保租房工作的成效。

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锚定打造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该市坚持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湘潭市统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办法》。《办法》强调产城融合,在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以及其他新市民、青年人等聚集区,重点布局保租房项目,因地制宜促进产业、企业、人才集群集聚发展。

2022年以来,全市已有13个140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陆续投入使用,1700余名新市民、青年人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为企业纾困增效,解群众住房之忧,有力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湘潭大学  摄/李新辉  鄢鸿志 

精准服务 让人才“留得住”

作为湖南文教大市、湖南第二科教中心,该市拥有13所大专院校和31所职业院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2万人、高技能人才3.72万余人。解决好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成为人才留潭的暖心“第一站”。

今年博士毕业的章潇琰有幸留在湘潭大学任教,住房问题成为困扰他的一大难题。得知他的难处,学校立即给他办理了入住保障性住房手续。如今,章潇琰已在湘潭大学北青公寓实现了“拎包入住”。他欣喜地告诉我们,房子大概50平,环境好、租金低,十分适合刚刚毕业的青年学子。

“2022年年底,湘潭大学北青教师公寓改造项目纳入该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65万元,实现了居住环境质的提升。”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2023年全市人才住房有340套纳入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其中湘潭大学60套,助力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双一流”创建。

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安居才能乐业。该市统筹考虑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人才过渡性住房需求,将符合条件的人才住房筹集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笼子,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努力让人才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

湘潭市仰瞻图 摄/李新辉  鄢鸿志 

拓宽房源 让资产“活起来”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房子从哪儿来”是关键。

湘潭高新区故里居饭店将闲置多年的9楼整层房屋进行“商改租”,为园区范围内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配租,“沉睡”资产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解决了群众住房之忧。

一面是众多低效闲置的用房,一面是巨大的住房刚性需求。近年来,该市不断拓宽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在新建的同时,鼓励企业、高校等通过购买、租赁闲置厂房、办公用房、仓储用房和其他商业用房等非居住类房屋进行改建,支持采取“工改租”“商改租”“空置安置房改租”等方式,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成功让一些低效(空闲)用房成功换了一种“活法”。

力保“住有所居”,全市各级各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领域,该市建立了项目认定和联合审查机制,为项目办理提供“保姆式”服务,各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优先审批、容缺审批、告知承诺等方式办理项目建设手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据统计,2022年—2023年,全市企事业单位盘活闲置房屋596套,扩大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多重叠加。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