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谭剑凯 李招兵 报道)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马小峰带领起搏电生理团队,开展了湘南地区首例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
马小峰为患者进行S-ICD植入术
患者鲁先生今年27岁,在高铁上突发心脏骤停,高铁部门向南华医院120紧急呼救,经院前急诊长达30分钟的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心律,随后医院ICU及时使用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经过4个昼夜的抢救治疗,鲁先生逐渐恢复意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然而导致鲁先生心脏骤停的病因是什么?经南华医院全院多学科会诊,疾病元凶显露庐山真面目:Brugada综合征,一种易导致猝死的离子通道疾病,对于该病目前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预防室速、室颤的发生,唯一有效防止猝死的方法是及早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 SCD)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的自然死亡,多数由心室颤动(室颤)引起,大部分患者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持续恶化发生室颤,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而发生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 ICD 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因患者鲁先生非常年轻,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同时又存在解剖变异“永存左上腔”,TV-ICD植入存在技术难度且增加了并发症风险,经马小峰及电生理团队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最终决定进行S-ICD植入术。与TV-ICD相比,S-ICD只植入于皮下,不进入血管和心脏,能够避免可能造成的血管损伤,减少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降低导线相关并发症。在医院麻醉科、ICU的通力配合下,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结束,患者的救治工作圆满完成。
S-ICD植入术后影像
此病人的成功救治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省卫健委等级评审所提倡的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治、三级快速反应小组、MDT、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持续改进,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目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可独立开展:永久性单腔/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或置换术、左束支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CRT-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TV-ICD/S-ICD),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至今已为近千例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年龄跨度14-93岁,均取得良好效果,可满足广大心动过缓、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
知识延伸:
S-ICD是心脏性猝死领域突破性新技术,能够提供与TV-ICD等同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效果,S-ICD整个系统只植入皮下,电极不接触心脏,能彻底杜绝可能造成的血管损伤及减少潜在的感染风险,避免了经静脉植入或拔除的相关并发症,适合无需心脏起搏,无CRT适应症的患者,特别是心脏解构异常静脉通路障碍及高感染风险患者。
S-ICD模式图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