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湖南韶山灌区下好河长制五步棋 绘出灌区水清岸绿景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3-11-01 15:41: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高水位运行的韶山灌区总干渠

湖南省体育系统300余名代表徒步穿越韶山灌区

1698738517007.png

三湘分流渠道

中国报道讯(张立 秦骁 报道)韶山灌区这座以农田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城镇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引水灌溉工程,自1965年建成后就开始福泽三湘。经过半个多世纪后,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韶山灌区通过推行河长制管理,渠内水波荡漾,水质清澈,工程巍然壮观,气势磅礴,渠道阡陌纵横,呈现了百里渠道百里林的美丽风景。

下好组织体系“先手棋”,建立韶山灌区干渠河长体系

湘潭市委、市政府对落实“河长制”工作明确要求,要实现全市水系治理全覆盖,将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渠道、山塘纳入河长制治理管理范围,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湘潭生态水系。为此,市河长办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属地原则,将韶山灌区引水枢纽和渠道纳入各受益县(市)区分级管理范围,建立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干渠流经地段县级、乡(镇)级、村级河长和干渠地段河长的组织体系。将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和五大干渠涉及需要当地政府要配合解决的管理内容列入各受益县(市)区及乡(镇)村河长制管理范畴,支渠纳入各河长制工作管理范围,并在韶山灌区干渠上设置公示牌。

下好协同共治“配合棋”,确保灌区工作整体联动

按照河湖制管理属地原则,为积极推进河湖“四乱”整治工作,韶山灌区根据灌区实际制定“五乱”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从摸清底子、协调处理、依法打击,层层推进整治工作。

首先成功搭建了跨行业执法机制。如,右干云湖桥镇云湖村泉塘桥附近养殖场污水外排,直接污染了韶山灌区水质。了解情况后,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迅速向湘潭县生态环境分局执法大队进行通报,请予以现场执法处置,在分局执法大队的全力支持下,此事件得到了有效处理。

其次是成功搭建了跨行政区域的执法机制。自河长制推行以来,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开展了灌区立法工作,成功颁布了《湘潭市韶山灌区工程管护条例》,并认真抓好了贯彻落实,灌区“五乱”集中整治行动成效凸显。如,在左干渠船坞处成功拆除违建围墙和杂屋;在宁乡地段成功拆除一块高 12 米、宽 30 米的钢架巨幅违建广告牌;在英雄关隧洞顶部成功安装护栏,确保输水隧洞安全运行。通过一系列务实的工作举措,根除了一批长期困扰在灌区工程上的安全隐患,严厉打击了一批在灌区保护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效果,形成了跨行业、跨行政区域联合执法有效机制。

下好宣传教育“引导棋”,提升公众爱渠护渠意识

韶山灌区持续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河湖制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微信群、标语、横幅等舆论宣传工具对沿渠群众进行宣传。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宣传,相关工作在红网、湘潭在线等媒体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河长制工作,让灌区上下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下好日常巡查“共治棋”,促灌区治理常态化

按照省、市河长制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韶山灌区各管理部门对红线范围内所属的渠道加强三沟一池清理、主次渠堤路面刹草砍柴、内坡垃圾杂物清理,及时对渠道的水面、桥墩、涵闸口等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加强对渠道内丝草的打捞,及时处理各类影响渠道水质的问题。采取季度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干渠管理处进行常年维修工作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三沟一池是否清理干净、主次渠堤路面是否通行畅通、人行桥墩挂留物是否打捞、水面有无漂浮物,渠道沿线有无乱扔垃圾及病死家禽、乱排污水等现象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管理处,并要求认真整改。

同时,对受益县(市)区影响灌区水质、水环境、水安全的行为,及时向所属县(市)区河长办反馈,对影响较大的报市河长办,责成认真整改落实。通过共治,韶山灌区渠道水质长期保持在二类水质及以上,为湘潭市工矿企业、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水源,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下好项目建设“关键棋”,打造美丽河湖

韶山灌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在2021年8月成功进入全国“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范围,项目获批规划改造灌溉面积96.3万亩,规划总投资84280万元,为湖南省获批的8个灌区中投资最多的灌区,亩均投资875元,高出全国平均数的46%,在全国获批规划改造的124个大型灌区中名列前茅,在10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中名列第一。

为进一步推进样板河湖建设,韶山灌区结合项目建设和灌区独特的水文化、水生态、自然风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渠道进行了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打造了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现代化灌区。

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建设,重点打造了洋潭引水枢纽、三湘分流、韶山银河渡槽渠段、英雄关隧洞、黄龙渠段等多个美丽河湖渠段。对渠道边坡进行衬砌,保护边坡免受冲刷,输水效率更高;渠道两岸栽种银杏、樱花、山茶树,形成了乔、灌、木、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减少了水土流失;渠堤临水面部分设置亲水平台、游步道、市外显示屏,安装了仿木纹混凝土栏杆,提供了安全保障。

改造后的韶山灌区工程宏伟、景色秀丽,满足了沿渠村民游客观光休闲和健身需要。河长制在韶山灌区推行,使灌区形成水更清、渠更畅、景更美、效更好、民更富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