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田园
花坛中花开正艳
盛夏的荷花娉婷曼妙、娇艳绽放
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绘画跃然“墙”上,居民们兴高采烈地站在穿着“花衣裳”的墙绘前拍照打卡
角山镇三星村乡村治理标准化自治协会
特色民居错落有致
柏油路宽阔平整、光伏路灯整齐划一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程曦 陈钦 报道)初秋时节,走进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角山镇利民村,眼前一亮:柏油路宽阔平整、光伏路灯整齐划一、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花坛中花开正艳……一幅美丽整洁和谐的村居图正成为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乡村综合治理的生动写照。
之前的利民村,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污水没有处理的时候,家门口的池塘都是臭水、垃圾。味道难闻,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利民村高老屋村民朱宏伟回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既是受益者,更是主要的参与者,要始终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一个湿地花园,成为解决利民村高老屋组生活污水处理的钥匙。
2020年,利民村高老屋组列入提质改造。首先,村民的意见很大,反对的声音不少。随后村“两委”多次组织屋场恳谈会、干部逐户上门做工作,最终,何春芳等20家被说服。
与此同时,怎么改、改什么也由村民集体商定:村“两委”委托公司逐户出设计图,交由农户自己改,村集体拿专项资金以奖代补。
不到1个月的时间,“臭水潭”摇身一变成了人工生态湿地。村民通过种植水葫芦、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层,铺满大石块和各种碎石、砂石等,把水里的悬浮物、杂质层层过滤掉。附近10余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在这里进行集中处理后,可以直接灌溉农田。
如今,全区这样的人工湿地已经建立百余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仅让村庄环境得到美化,还降低了村民灌溉成本,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下一步要把人工湿地建设的良好经验做法总结出来,不断改善乡镇的人居环境。”石鼓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灵官庙村,村庄清洁行动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鲜活案例。
“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可大了,你看看现在环境多好,比城里的公园一点都不差。”灵官庙村村民祝军说,“旅游环线路年也特别干净,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清扫,定时定点收运垃圾,环境越来越整洁了,我们住着也越来越舒心了!”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我们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卫生打扫利落了,自己也觉得舒心。”村民祝大姐说。现在的灵官庙,通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花团锦簇,屋内窗明几净,处处散发着温馨。
这些年,到灵官庙村里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得益于该村通过入户宣传、群众共同参与、引导邻里互助等举措,提升了群众共治自治意识,特别是将村庄清洁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大包大揽,在现有风貌上,花小钱、办大事,小改造、大提升,实实在在改善人居环境。
类似利民村、灵官庙村这样的村庄在石鼓不胜枚举。近年来,石鼓区围绕更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不断探索完善“三个先行”工作机制:坚持恳谈先行,全区全面推行“屋场恳谈会”,区、镇、村三级干部到群众家门口把上级的政策的好处、资金的由来讲清楚说明白,打消村民顾虑。坚持方案先行,各村的申报屋场群策群力,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统筹考虑屋场的污水处理和生活休闲,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方案,参照方案进行建设。坚持党员先行,村组党员同志带头捐款、出工出力,做示范,带动在家的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并积极联系乡贤捐资筹款。
截至目前,全区创建国家级和美乡村1个、已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8个、美丽庭院 1000余户,滚动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46个,石鼓农村加速向“全域美”嬗变,为做活美丽经济蓄足后劲和潜力。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