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平均每分钟眨眼15—20次,1个小时眨眼将近1000次,一天24个小时,除睡眠时间外,平均每天眨眼次数要超过1万次。
长期与电子屏幕打交道的媒体人,请问你每天眨眼够1万次了吗?
无论你是从事夜班工作的编辑,还是采写稿件的记者,媒体人的工作总是需要与电子设备打交道。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会让眼睛变得酸涩、刺痛、流泪等,一旦你出现上述反应,很可能就是干眼症的症状了。
干眼症简称干眼(Dry Eye),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CS)或“眼干燥症”,是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多或泪液中的成分异常导致的眼部不适以及视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统计,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为21%—30%,估计至少3亿人患病。其中,媒体工作者已成为干眼症高发人群。如果不及时治疗,干眼症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困扰,比如眼睛红肿、瘙痒、灼烧、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失明。
网络配图
那么为什么会患上干眼症呢?
其实人在正常生活当中会不断地眨眼,眨眼可以促进泪液分泌。但是当媒体工作者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屏幕的时候,可能会长期不眨眼或减少眨眼次数,导致增加泪液的蒸发,加重干眼症的症状。尤其是从事夜班工作的编辑们,眼睛总是处于一种调节焦距的状态,更容易加重疲劳感。
对于干眼最大的误区是认为干眼就是眼睛“缺水”,有许多人会选择自行购买眼药水,这是错误的行为。部分眼药水中可能含有防腐剂,擅自使用非但不能“治好”干眼症,还可能会造成眼表伤害。
干眼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水液缺乏型(即“缺水”)、脂质异常型(即“缺油”)、黏蛋白异常型(眼表上皮细胞受损)、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眨眼异常、频率变低)、混合型。
网络配图
其中,以脂质异常型最为常见,也就是“缺油”。其主要致病原因是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睑板腺位于上下眼皮中的眼睑中,长得像一串串小葡萄,开口位于睑缘,它的作用就是分泌睑脂,起到防止泪液蒸发、保持眼睛湿润的作用。
睑板腺功能障碍,睑脂的数量或质量就会下降,不能有效起到眼睛“保湿”的作用,眼睛就容易出现干涩、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不适。
网络配图
针对这种最常见的干眼症类型,该怎么治?
据干眼专家共识指出,强脉冲光技术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其相关干眼。强脉冲光是国际上较先进的治疗技术之一,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它有三个特点:
1.通过光子能量穿透表皮加热睑板腺,促进睑脂软化和排出,疏通睑板腺腺管;
2.封闭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消除炎症;
3.瞬间治疗温度超过60摄氏度,还可以杀灭螨虫。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由于干眼治疗的过程格外缓慢,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以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预防干眼最重要的就是改变用眼习惯,比如提醒自己多眨眼,不随意使用眼药水,一旦出现眼干眼涩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分型诊疗,切莫忽视大意!
网络配图
今天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用笔杆记录人间冷暖,用镜头捕捉世间万象,记者,始终记着,记着使命与担当。我们也希望他们记着家人与自己,记着保重身体,健康为先,致敬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记者节快乐!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