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我的扶贫走访日记

发布时间:2019-06-13 15:39:09 推广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

6月10日,是我所在的湘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一支部结对帮扶大走访的日子,按照既定方案,大伙上午八点半准时在机关一院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之后赶到壶天镇雄辉村部汇合,领取要填写的资料后,驻村工作队和扶贫专干简短讲解了本次走访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十分钟后分头行动直奔帮扶对象家。

我的帮扶对象是成建斌大叔家,夫妇俩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大叔是二级残疾人,1975年为建设家乡修建合东水库时把腿砸成粉碎性骨折,因公负伤落下终身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老伴傅小华患糖尿病并发症,体弱多病,目前享受国家低保待遇。

因为帮扶活动,我与这户非亲非故人家彼此很熟了,走访的感觉就好像是去走亲戚。昨天我致电他们说会过去看望他们,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热情的笑声让人感觉格外温暖。今天我们还在途中,就接连接到叔叔阿姨的三次电话询问:“你吃过早餐没有?”“到哪儿了?”“有几个同事一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已经不需要村干部带路,我和同组的2位同事徒步几里村路于上午10:30左右来到大叔家。他家的房子建在山脚下,没有直通的出进路,需要从邻居的房前屋后绕过,楼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残缺破旧,地面潮湿,光线阴暗,但感觉今天房间收拾得比往日干净很多。我们按照预设的工作流程“填写走访入户登记表”、“完善联系卡信息”、“落实帮扶方案”、“填写工作手册”,然后是谈心,这是最最重要的工作,通过与大叔大妈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实际情况,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每次来我都要和他们拉家常、聊天、宣传扶贫政策,问寒问暖,慢慢建立起“帮扶情怀”。

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难得有人过来陪伴,老两口很激动,阿姨忙里忙外,端来了绿茶,散发着清香,热情而自豪地说:“这茶叶是我清明前从山上采摘的自己制作的,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买的,你们辛苦了,特地给你们沏的,喝口茶咯!”她还说:“欢迎你们来做客,来吃饭,下次不要带菜来,农村人自家种菜,你们不要花钱去买。”大叔也和我们拉着家常:“现在国家政策好,你们也好,我们很感谢政府,谢谢你们把我们当亲人!”望着老两口朴实的面容,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幸福,他们虽然困难,但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内心一直保持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帮着叔叔阿姨搞饭菜。中午,我们就在阿姨叔叔家吃了一顿简单却可口的午餐。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叔叔阿姨坚持把我们送了很远才停住脚步,并一再叮嘱下次再来提前通知。

在走访完回城的路上,我在想,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可能有很多种,能把一个人和一个完全陌生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家庭联系得如此紧密如亲人朋友般的,扶贫工作算头功。这次我们湘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一支部结对帮扶干部开展“七个一”结对帮扶活动,即与结对帮扶贫困户拉好一次以上家常、宣讲一次以上政策、帮干一次以上农活、打扫一次以上卫生、同吃一餐以上便饭、完善一套资料、承办一件以上实事,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真正拉近帮扶对象与帮扶干部之间的距离。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精准扶贫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访疾问苦的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更好的感受群众生活,更深的倾听群众心声,更清晰地了解群众需求和呼声,只要我们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走访,真扶贫、扶真贫,一定会有收获,开花结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困难会很多,但目标和使命更光荣,攻坚之路,让我们用心谋划、以情交流、着力扶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湘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一支部 彭菊玲)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