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四川通江县“三四五”联动巩固拓展劳务 协作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1-14 20:01: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邱卫国 报道)近年来,四川省通江县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探索推行“三四五”联动劳务协作模式,靠前作为、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扎实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做好“三个加法”,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大力实施东西部劳务协作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3年来组织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478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177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4524人。一是“需求+订单”提质效。紧扣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采取“群众点单、人社派单、学校接单、全程管单、就业订单”五单模式,增强培训实用性。二是“技能+特色”创品牌。将实用技能培训与红色教育、文旅产业等相结合,开设特色种养殖业、中式烹调、家政服务、竹编、蜀绣、剪纸等工种30余个,创建“壁州绣娘”“壁州剪艺”劳务品牌。三是“培训+服务”助发展。通过“集中+分散”的“动态”模式、“理论+实践”的“双线”模式、“学习+工作”的“代工”模式,灵活开展各类产业企业员工技能培训1420人次,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内支撑。

建好“四条渠道”,促进劳务输出提质增效。坚持“引、带、送、推”并举,近年来,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脱贫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6500余人,为稳定脱贫、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深化劳务协作往外引。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机制,推行劳务协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促进脱贫劳动力到省内外对口地区就业。二是建设劳务基地往外带。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较为集中的北上广等地,先后建立域外劳务基地10个、农民工服务站23个,发挥站点引领和能人帮带作用,带动脱贫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三是组织专车专列往外送。常态开展“四进四送”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创新开发“相聚云端、扫码就业”智慧就业平台,采取现场选岗、线上视频面试点岗位,组织专车专列专机集中点对点往外输送就业。四是落实帮扶政策往外推。制定《通江县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支持在对口省市县务工的通江籍农村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生活补贴。

聚力“五个结合”,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空间。突出就业与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工业企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相结合,拓展本地就业空间,3年来新增就近就业6600多人,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一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就近就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项目、技术大力发展富硒茶、富硒兔、蓝梅、茶叶、蚕桑等特色优势协作产业、重点项目,带动本地群众就近就业达1600多人。二是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心村、聚居点规划建设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累计达13个,吸纳群众就近就业达2100余人。三是建设兰通工业园招用就业。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项目建设浙江兰溪-四川通江东西部协作工业园,建立企业动态用工需求库,订单式推荐就业,招用近400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四是创建劳务协作“帮帮店”促进就业。积极引进华联超市(浙江)有限公司在全县建设东西部劳务协作“帮帮摊(店)”9个,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稳定就业达350余人。五是开发特殊群体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结合县情实际,制定《通江县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方案》,利用东西部协作救助资金和协作产业分红资金共计435万元,开发特殊群体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户、监测户家庭劳动力2156人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零就业”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