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由薄改到优质——湖南衡阳市蒸湘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16 12:22:5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陆意 朱羚瑜 陆秀颀 报道)近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的振兴小学,六年级学生走进标准化的电脑室上计算机课。十几公里外,雨母山镇竹灵小学的孩子们在簇新的足球场上奔跑……自蒸湘区全面实施改薄以来,漂亮的校舍、窗明几净的教室、先进的设施设备,成为是生活在蒸湘区不论是普通家庭,还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们读书标配。这是蒸湘区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蒸湘区把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

全面改薄 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顺着一条宽敞的油化马路直通蒸湘区振兴小学,校园里修缮一新的教学楼、宽敞的运动场,还有那拥有1000平方米的中心花园,是学生和老师们最喜爱的地方。

“如今,学校环境好了、教学设施跟上来了,除了本村学生外,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外来学生。”接受采访时,校长刘昆很是自豪。

刘昆是2005年来到振兴小学,回忆起当年,“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学校环境不好,不仅留不住学生,也留不住老师。”尽管是完小,到了2015年全校学生只有170人左右,每个班平均下来不到30人。

面对振兴小学的现实困难,蒸湘区依托国家的“薄改计划”进行全面改薄。2016年,该区投入150万元对振兴小学校舍进行维修、门窗翻新、围墙重建、校园绿化、运动场建设等工程改造,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设施得到了完善。不仅如此,这几年还分配了5名青年教师让师资力量得到加强。“现在的生源也比以前多了”,软硬件同时得到提升,让刘昆对未来充满信心。

自2014年起至2018年底,蒸湘区共计投入2.5亿元,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重点工程,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对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学校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相继对竹灵、群益、土桥、振兴、鸡市、同西等共31所公办中小学校均已达到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达标率100﹪,并获得了“湖南省‘全面改薄’特别突出奖”,获得奖金150万元。

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

一直以来,蒸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区多次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区委书记周法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袁谷平多次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在校学习和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针对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非普惠性幼儿园贫困家庭孩子,出台“两补齐”文件,拨专款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2018年,该区春秋两季免教科书、免教辅材料、中职助学金和免学费、政府“补天窗”、资助贫困生等共74852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203.36万元。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按照相应资助项目予以资助,且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100%就学。

为了把教育扶贫做出亮点,做出特色,该区开展了“校校结对”活动,对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扶贫”。如蒸湘区实验小学牵头组织与雨母山镇东阳小学、常宁市西岭小学开展“校校结对帮扶——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以实现兄弟学校间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蒸湘区还选派名校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课,选派城郊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用名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引领城郊学校发展,切实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