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刘志凌 报道)衡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现有义务阶段学校345所,在校学生98517人。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增大,以及家长盲目的择校、攀比等因素,导致该县部分学校出现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大班额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7年,衡阳县吹响集结号,以最大的决心、最严的措施、最大的投入,“铁腕”化解大班额。
衡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肖高登表示:“一定要让大班额退出历史舞台。”
截至2019年秋季,该县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到2020年,将全面消除大班额。
建好“家门口”的学校,避免“择校热”
衡阳县西渡镇是该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渡学区有中小学校27所,民办教育学校4所,义务阶段学生达到3万多人。滨江学校教师吕静有30多年教龄,“我教过的班级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曾达到108人,组织教学非常困难,根本无法与学生互动,更别说因材施教吧,只能‘满堂灌’……”说起大班额带来的困扰,吕静直摇头。
近两年政府和教育局全力化解大班额后,吕静如今在滨江学校教二年级只有54个学生,“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班上每个孩子的学情我都了如指掌,能更好地对潜能生针对性地辅导。进校时,班有5个同学数学考试分数在个位数,现在全部能及格了,家长们可高兴了。”吕静为政府化解大班额工作点赞。
班额“瘦”下来,学位就得多起来。
记者走进西渡镇中心小学,学校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该校校长唐永福介绍,2018年秋季开学,学校完成第1次扩建,新增了16个教学班,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2次扩建,2020年春季投入使用,将再增16个班。
与西渡镇中心小学毗邻的西渡中学,新建的教学楼今年投入使用,可使用教室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今秋开学,由原来的24个班增加到35个。
在衡阳县,首屈一指的学校当属拥有5000个学位,总投资2.5亿元新建的衡阳县实验学校。这是一所设计标准最高、办学设施最全、办学规模最大的县直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生公寓、体育馆、田径场、报告厅、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在县城区英南地区,同样一所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于今年6月启动,2020年秋季投入使用,又可扩充城区学位4000个。
一所所新建学校拔地而起,一座座改扩建的校舍焕然一新,无论在城区还是农村,学校成了衡阳县最漂亮的地标。
只有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才能有效避免“择校热”。肖高登介绍,为了适应县城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衡阳县委、县政府把大班额化解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综合施策、全方位发力。近3年,该县投入近8个亿用于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工程,仅2019年,全县学校建设规划投入资金就达到4.44亿元。
抓好“队伍”建设,预防“腰杆不直”
公开招考64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3人,招聘特岗老师431人,安排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117人,输送定向师范生450人……
这组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衡阳县近三年为化解大班额,预防师资短缺造成“腰杆不直”所做的保障工作。
班级人数少了,班级数量多了,师资不能拖后腿。衡阳县一手抓建设化解大班额,一手抓“队伍”建设强师资。
谭文军是2018年9月从井头镇清潭中学考到西渡中学任教的一名数学教师,他告诉记者:“县里通过比选考试,公开选调教师,让我有机会从山沟沟里的农村学校考到城区学校,也给年轻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刚到西渡中学,谭文军就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类培训,并与副校长周宏燕通过“青蓝工程”结成对子。周老师指导他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从怎样上好一堂课,到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渐渐地,谭文军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
通过公开公平的比选考试考入城区,从上汇报课、到上公开课、再到上示范课,成为骨干教师,是谭文军的成长轨迹,也是衡阳县为解决化解大班额补充师资的必由之路。
县教育局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城区学校教师的选调只有一条途径,就是农村教师通过比选考试,而对于农村学校则以特岗教师、社会招考、免费师范生等作为全教补充,真正做到“农村不缺教师,城区有更多优秀教师”。
办好“满意”教育,防止“农村弱、城镇挤”
大班额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得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解决“农村弱、城镇挤”的问题,衡阳县抓住源头,做大文章,全力化解大班额。
2015年,衡阳县委、县政府已经意识到要把农村教育抓上去,才能缓解城区学不足的矛盾,将县城“红线区”以外闲置的原卫校整体移交教育部门改建成一所寄宿制初中学校—弘扬中学。2015年8月投入使用,首期招生500余人。现在,学校有40个班,学生1838人。
“刚开学时,我们要去学生家里动员。现在,都是学生家长主动‘求’我收学生。”弘扬中学校长蒋兴华笑着说,“近3年,学校以每年上千万的投入加大建设力度,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辖区内的学生都不挤到城里上学了, ‘回流’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弘扬中学地处城郊结合部,既是衡阳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又是初级中学的示范性学校,更是该县化解城区大班额的经典力作。
在衡阳县实验学校的专递课堂上,通过1拖5的网络联校实现与偏远农村学校连接同步课堂,让自己的学生与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同上一堂课,同答一道题”,把自己优秀的师资和先进的理念送到偏远的农村学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近年,衡阳县不仅在大班额化解工作上取得卓越成效,还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湖南省教育强县”两项殊荣揽入怀中。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