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省南江县职业中学副校长黄从荣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张正林 报道)扎根山区35年,丹心向党,勤勉有恒,见证着山区职业教育的慢慢发展;从事职教30年,披肝沥胆,呕心奋进,带领着四川省南江县职业中学的逐步进步。困境?他从容跨越;责任?他从容担当。黄从荣,这个淳朴的巴山汉子,这位坚守一线的职教工作者,这位山区孩子明天的托举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谱写了一曲山区职教的奋进之歌。
留下来 从容坚守:一个人可以扎根山区多少年
16岁,刻苦攻读的黄从荣考上了当时被认为“铁饭碗”的师范学校。分配?去哪里?黄从荣回到了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家乡。那里,是南江最偏远之地;那里,是南江最穷苦之地;那里,老百姓仍在靠天吃饭;那里,还缺一个“文化人”。
18岁的黄从荣就这样走上了讲台,面对着的是垫支的沟壑纵横的桌子,面对的是一群衣服破破烂烂的学生。多年以后,也从事教育的符跃东仍然记得“黄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课题“教育·希望”。那时,他讲到,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貌,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教育。读书,就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在那个拿起书本是教育、放下书本作农夫的破陋小院里,黄从荣一边躬耕于田园维持生计,一边讲授着山外“新奇”的知识,一待就是六年。
90年,南江县组建南江县职业中学,将黄从荣调回县城参与筹备。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三包两湾三道坎”的一片荒地:仅有的半幢楼房是六间教室,几栋破烂不堪的瓦房就是宿舍,96人就是当时整个学校的学生。他感到酸楚,这哪里像一所中学?他有些想逃避,但学校是流淌在生命里的血液,教育是他生命的唯一依循。这个倔强的巴山汉子最终选择了坚守,永不服输的他坚信:正因为贫穷落后,才更需要教育人的坚守,才更需要教育人的辛勤付出!于是,他毅然走上讲台,扎根职教。那时候的黄从荣没想到,这辈子与职教再也割裂不开。
2008年以后,政策越来越利好,学校也一天天改变。教师多了,人心浮躁。有的人只是将教育看成了一种工作,也有人将学校看成了一个跳板,来的来,走的走。作为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研学活动、中职教学标准专家组成员的黄从荣本来有太多的机会调至普通教育,调至发达城市,但他都放弃了。他说:“山区的孩子需要我,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总需要有人坚守,总需要有人付出。都走了,孩子们怎么办?”黄从荣沉下心来,想尽前方百计建设“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力排众议建设“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他一直坚守在他越来越深爱的讲台,坚守在他越来越爱的职教战线,坚守在船夫的位置,送一批批大山的学子走出大山、功成归来。
守初心 从容树人:一个学生怎样才能走向成功
从决定留下来那一刻起,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就成了黄从荣的执著追求。在他的引导下,南江县职业中学“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升学就业并举”的思路披荆斩棘,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学校从当初的96人发展到今年秋季的2886人,从简陋的校舍发展到今天的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从一所摇摇欲坠的学校成为了“巴中市一级办学水平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
在担任学校副校长的19个年头里,黄从荣一贯倡导和践行“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的人本理念;作为职教工作者,他更强调教师面对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应具有爱心、包容心、耐心和责任心。他首倡并明确了“研教结合、科技创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他带头参加课改教研,努力破解职教发展难题,由他主研的课题《教学科技生产一体化》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立足市场经济进行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民主管理、专业管理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利用活动育人,提高学生素质》等多篇论文获得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二等奖励;《凸显生态课堂 文本内涵 生本主体交汇“重心”》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三等奖、省一等奖。他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各项成果激励青年学子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截止目前,已有400件作品参加省市县科技创新大赛获一、二等级奖,5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学校八次获得省优秀组织奖,学生拍摄的科学DV——《剪断猪尾巴的奥秘》获四川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一等奖,被认定为“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他设立“校长接待日”,坚持与教师对话、与学生谈心;他连续7年被评为县“高中教育优秀管理工作者”;他所在的班子三十年来,学校师生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在他分管教学工作的25个年头里,学校逐步破解职业教育“升学”问题,高考上线学生6876人,占全县职高平均年上线总数的61.73%;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初中级人才17000余人。近三年来,更是有266名学生职教本科上线,有82名学生进入“211”学校四川农业大学深造。四川农业大学连续三年给学校发来贺信……
担使命 从容担当:一所学校怎样才能继续发展
山区职教发展举步维艰,资金的短缺、家长的不认可、普高的逐渐升温……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招生难”已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学校甚至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坐以待毙”还是“逆势出击”?他没有犹豫,与老师们,带上雨伞,背上干粮,装着手电,换上胶鞋,走乡串户……挨家挨户向学生及家长做工作。有人说:“下村数门扣子的学校也不是啥好学校”,也有人说:“这样的老师没了师道尊严”“我的娃娃要让他出去打工”……黄从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解释,一遍一遍的陈述“教育是改变贫穷落后状态的唯一希望”,一次一次的将十二三岁的孩子从车站留下来。从贵民到正直、从大河到坪和,每一年,他都会跑遍南江的各个乡镇。大河镇的每一个村社他走过,兴马乡的每一户适龄孩子的家里他去过,数不清的泥泞他淌过,就这样挨家挨户去宣传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措施、办学成果。林丽、蒲华琼、周周家庭困难,其父母想让孩子出去打工贴补家用,黄从荣知道后,多次走访他们的家庭,拿出自己微博的工资作为其生活费,并向学校申请学费减免和勤工助学机会。三年中,更是时常与他们谈心交流,解决实际困难。“没有黄老师放下身段的对我父母做工作,没有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我哪能有今天的正式工作”,高中毕业后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的林丽说起黄老师来,仍然是刻骨铭心。
数十年如一日,黄从荣丝毫不曾懈怠。为创建省重点职业中学,黄从荣不眠不休的作调研、列数据、写材料。累了,就在办公室里打个盹;饿了,就让家属把饭送到办公室,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吃饭。同样参与省重点职业中学创建的学校老师张正林说:“黄校长身上,有着年轻人都很难有的认真负责,有着年轻人都很难有的工作激情”。为申报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黄从荣带领一班人走访学校、邀请专家指导、落实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字都字斟句酌,每一个数据都烂熟于心。也正是有黄从荣这样让职教莘莘学子负笈而来、学成而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育人情怀和人生追求,正是有黄从荣这样的创新突破意识和饱满工作热情,南江县职业中学才能在县内已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情况下,步步紧跟、弯道超越、不等不靠、逆势突围;南江县职业中学的办学条件、内涵特色、教师成长、学生素养才能全面提升,才能荣誉遍墙,才能与国家重点、国家示范并驾而驱!也正是在黄从荣的主导下,学校专业发展方向逐渐明确,“双主体、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明晰:2012年,“光雾美旅游礼仪班”开班;2014年,“光雾奇旅游发展班”开班;2015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始招生;2016年,学校与5所高职院校达成合作;2017年,校企合作的“中信国安建工班”开班;2019年,学校成功申报“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如火如荼……
黄从荣的身上,真正凝聚着并体现着学校的“精气神”——“艰苦奋斗,团结登攀,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兴校精神;凝聚着并体现着学校“人格完善、文明艺精”的办学理念;凝聚着并体现着“敬业奉献,德艺双馨”的教风;凝聚着并体现着“敬业乐学,团结奋进”的学风……
着眼未来,在黄从荣的心理,已经为学校发展规划了方向: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校企文化为引领,以终身教育为需求,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立德树人,系统建设,规范管理,内涵发展,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职校……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