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勋功
局务会正在紧张进行,讨论如何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事,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积极踊跃。
局长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手表,离下班不到一个小时了,他还要作总结性讲话,会场还在争论不休。他举起手往下压了压,点了未发言的两位副局长,要他们也讲一讲。其中一位很识趣,只讲了三分钟,很简单,“主要还是听头的”,末了加上这么一句。局长满意地微笑示意。以为另一位也会如此,表明态度,几分钟而已。局长已经翻开本子,拉开了作总结讲话的架势,其他的人也作好了记笔记的准备。
只见那位副局长慢条斯理地开了腔,“油茶产业要做大,关键在扶持。”直奔主题,并不拖泥带水:“新种植的油茶,到挂果有收入,至少五年。而前期投入按现在的行情,每亩至少在四千元上下。”他算了一下账,晒了开支的构成后接着说,“现明确的补助每亩只有区区几百元,不到十分之一,应当从其渠道再增加补助,否则,一般人做不起。”
这段话已经占去不少时间了,局长不停地看时间,见他说到了点子上,又不好打断,以为他应该说得差不多了。不料,那人话锋一转,又说开了。
“我以为,在新发展油茶林的同时,还应当更加重视老油茶林的改造、抚育、提质,据调查测算,老油茶林如果要前年垦复,第二年产量就可以翻番。但垦复难,农民缺乏积极性。也应该给予补贴。建议可以这样补助,垦复的头一年,每亩补三百元,以后每年再垦复,只补一百元,这样一刺激,农民才肯干。”
说完似乎意犹未尽,还想说点什么,全然不理旁边的人怪异的眼神,局长早就拉长了脸。这时,离下班不到十分钟了,局长才冷冷地对那副局长说:“你讲完了?还讲不讲?你不讲了,我说几句行不行?”明显的不耐烦和不屑。
这个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出台补助扶持油茶产业的具体方案,刚才那副局长所讲的其实就是局长要讲的,被人抢了先。没有新话。不能否认,原以为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如今重炒现饭味同嚼蜡。局长嘴里不得不机械地重复,内心里却憋着一团火,很不是味道,会议也因此延长,一把手的总结讲话得兼顾方方面面,有些事不能因为赶时间,而忽略。
自然,这晚点的账只能算到那位发言时间过长的副局长身上,“不懂味”,不少人如此说。
这种事在这个人身上发生还不是头一回。
有一次,县委书记主持召开一个座谈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事先发了通知,局长也精心准备。临开会时,通知局长参加,并且点名这位副局长也参加。轮到局长发言,毕竟有了准备成竹在胸,按稿子原封不动地念。不一会,却被县委书记挥手打断:“别念了,材料交上来就是!”弄得局长面红耳赤。陪同局长来的副局长端坐不动,却被点名发言,那副局长并不喜形于色,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个机会。手头没有片纸只字,发起言来却有板有眼,见解不同一般。全场鸦雀无声,县委书记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并不时记着笔记。知道县委书记性格的人都知道,如果对发言的不感兴趣,就是不打断他也会把头偏向一边,对发言的感兴趣就会一直看着,从不插话。显然,书记对这副局长的发言是高度认可,不然也不会点名参会、点名发言。
局长凉在了一边成了摆设,而副职却成了主角出尽了风头,局长脸往哪放?
不能不说,这副局长肚子里还是有点货,平时尽管不显山露水,时间久了,不少人认可。资格也是班子里最老的一个,性子直爽,人也热心,乐于助人,于是也有了不错的人缘关系。开始也不觉得怎么样,渐渐地积攒,人气上升,影响扩大。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说这位副局长才是局里的实权派,找局长不一定能办成的事,找这位副局长能办成。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局长办公室清冷,那副局长办公室热闹,形成强烈的反差。有些办事的人往往很容易地把那副局长当成了局长。剩下尴尬的局长,孤独得发呆。
而且,这副局长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本地的刊物上隔三差五能看到,散文随笔清新雅致,有了不少的粉丝,只要提到这个人,听到的总是好话。一旁的局长,难免会有酸溜溜的感觉。
当然,看那副局长不惯的人也有不少,也有不少人给局长提醒过,不能乱了秩序,坏了规矩,喧宾夺主,损坏局长形象,影响了局长威信,风头都给这个人抢了。
局长自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灰溜溜的颜面全无,总是有一种无力感,说不起话,直不起腰杆。这样下去,自己很难立足。但是,又抓不到这个人的把柄,说无意又似有意,所发生的一切,看起来都不是这个人主观故意而起,而因此产生的影响,这个人也似乎视而不见,不以为然。如果再任其发展,走到哪一步,就很难以预料了。
总得让这个人有感受。
又是年底民主测评时。票有三种:优秀、称职、不称职。
往年这个人优秀票久居榜首,这个人并不怎么看重。今年却是垫底,这个结果让其傻眼了,头一回有了震惊。
这一切,都是局长一手策划的,利用对这个人有看法的对立面,再交待几个心腹操纵了票,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别的办法不好使,这样,至少让这个人吃个哑巴亏、长点记性,尾巴不要翘到天上去。当然,这种事深究不得,但是因为隐蔽,查无对证。何况,这个人也会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样做,是为了敲他而已,没必要再去拨弄什么。
做人是门学问。
比如,出风头不能抢风头。抢风头,必吃苦头。
因为抢风头,很容易招惹是非,一不小心,还可能自毁长城。
这位副局长感觉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无意中伤害了局长,违背了常规。吃苦头是必然的,何况,他这回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有了收敛,或许是开始醒悟。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