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严守耕地“红线”   守好百姓“米袋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发布时间:2023-11-23 13:45:2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邓小保 陈小伟 罗赛男 报道)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耕地面积28.86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49.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21.4万吨以上。近年来,衡山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管理、产业发展、流通管理等多方面多点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一、多措并举推动耕地保护“长牙齿”

一是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该县耕地保护的底线目标28.1682万亩,为确保该县耕地数量不减少,坚决扛牢该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以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了田长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印发《衡山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方案》,总田长亲自开展巡田,副总田长多次督导巡田,副县长、副总田长多次召开安排部署会、调度会,做到了每月一调度。二是优化耕地布局。9月28日,县委书记戴新贤签署2023年1号田长令,要求全县各乡镇加快推进耕地恢复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后下发《衡山县2023年耕地恢复工作实施方案》(山政办发[2023]7号),根据今年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已施工完成3千多亩新增耕地,省级已验收通过7百多亩,预计年度耕地净增加面积必将大于上年度耕地数量。三是严控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在土地卫片执法中,该县年度违法占用耕地比例未达到15%以上,且违法占用耕地数量未达到100亩以上。该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是实行网格化巡查,二是加强常态化监管,三是落实零容忍整治。2022年度该县永久基本农田流出面积250.53亩,已经补足到位,2023年下半年部下发永久基本农田流出1000亩在11月30日前将补足到位。四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责任。截止11月14日,该县耕地数量指标+48.048亩,水田数量指标+244.968亩,备补充耕地指标合计为正值。年初制定《衡山县2023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该县严格按照方案实施,耕地使用进出平衡。截至2023年11月,省田长办下发该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任务共计179宗,根据衡阳市田长办11月16日通报数据,目前该县销号率100%,全省排名第1;按照2021-2022存量问题图斑与2023年下发问题图斑销号率排名,分别位于全省第1名和第4名。五是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衡山2023 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落实面积66.37万亩。2022年度平均耕地质量等级4.88级,比2021年度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 0.01 个等级。2023年该县耕地质量等级与上一年相比提升0.01个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化肥用量、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同时还可以降低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

二、多管齐下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增效”

     一是压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以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了粮食生产专项领导小组,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出台了《衡山县双季稻万亩示范片管理办法》(山政办发【2023】42号)。二是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建设双季稻“早专晚优”模式(稻稻肥)核心基地,核心示范区为白果镇岳北村、绍庄村、楚南桥社区三个村,核心示范面积1200亩。辐射带动江东乡、贯塘乡、新桥镇、东湖镇等全县12个乡镇110个村创建示范面积12万亩,全县高档优质稻面坚持以品种为核心16万亩,集成推广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着力推广“双季稻(早专晚优)”模式试点,因地制宜完善双季稻轮作技术体系,打造一批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精细化生产基地。三是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早稻推广加工专用型品种、晚稻推广米质达到国标二等及以上的高档优质晚稻品种,早稻主推加工专用型品种中佳早18、中早48、中嘉早17号;晚稻主推高档优质稻珑香优4876、深优9586、泰优068、楚两优6号、桃优香占、五优蒂占、玉针香等。四是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坚持绿色与增产结合、节本与增效兼顾、产量与品质并重,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立体复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强化管理筑牢粮食储备根基

一是提升粮食储备能力。合理设立粮食收购网点,落实粮食溯源收购和网银结算“一卡通”,积极推行“智慧粮安”系统建设,作为全市示范县第一个启动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政策性粮食购销领域信息化全覆盖。今年以来,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对储粮企业开展专项检查16余次,确保了县级储备粮库存总量保持在5000吨。严格执行储备粮均衡轮换制度,实行同品种同库点等量轮换,且全部通过湖南省粮食交易批发市场网上交易平台公开竞价购销。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制定《《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通知》(山发改联〔2023〕9号)》、关于印发《衡山县2023年临储粮收购管理处置办法》的通知(山发改联〔2023〕10号),对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建立地方临时储备实行临储收购,严格实行先检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等规定,杜绝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二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立成品粮储备500吨, 可保障主城区 15天销量,实行先购后销动态轮换。建成粮油应急储运企业1个、应急保障中心1个、应急配送中心1个、应急供应网点15个,确保应急情况下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序供应。三是完成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工作。完成了库点样品的扦取任务加强检查督导市坚持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全程留痕,提前完成数量普查和数据登统;狠抓问题整改,开展了问题整改“回头看”,发现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该县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精准施策引领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打造粮油4品牌。大力培养产业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省、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8家。积极打造“三品一标”,完成绿色食品3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个。二是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发放集中育秧户补贴和一次性补贴660.9万元。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早稻、再生稻、晚稻新品种39个,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集中培训3次。四是深入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促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被评为全省唯一示范县。

五、整体联动推进粮食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实现粮食购销领域信息化“穿透式”监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布局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点位,省市县三级联网监管平台、提升运营服务效率,真正实现“库区进出口、称量环节、粮仓入口、粮仓内部、库区全域”视频监控全覆盖。二是加快节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切实提高储粮质量、延长储粮周期,既储得下、更储得好。三是加强涉粮领域廉政建设。坚持依法依规管粮,加强收购、入仓、仓储、出库各环节监督,动态排查廉政风险隐患,从严查处涉粮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形成常态化整治高压态势。四是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落实烘干、存储等环节安全防范措施,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应急处置方案预案,确保粮食收储绝对安全。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