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在工作中。 深圳交警 供图
他是警员眼中的“大哥”,是家庭的主心骨;他八年累计巡逻48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2圈;在深圳警察队伍里,十个人里至少有八个人听过他的课……这些天,一名普通警察的故事,在深圳市民当中交口相传。人们以各种方式怀念这名因公殉职的警察——刘海峰。
刘海峰,浙江平阳人,生前是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部高速公路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2019年7月24日晚,刘海峰在执勤工作中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7岁。
“路面是他的主战场”
一双白手套,一枚擦得发亮的旧警徽,一台电脑,几本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书籍,这是刘海峰留在办公桌上的所有物品。
刘海峰的搭档,副中队长吴雪山告诉记者,比起办公桌,路面才是刘海峰的主战场。
“我坐不住。我得到路面上去,去做实际的工作。”刘海峰总是这么跟大家说。
刘海峰和警员们在“春运”中执勤。 深圳交警供图
刘海峰所在的西部高速公路交警大队,下辖5条高速公路,他带领的一中队主要负责守护珠三角的“交通动脉”——广深高速。
在八年多的交警生涯里,刘海峰在广深高速周边累计巡逻4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圈。他在路面上踏下的每一个脚印,无不是为了人们出行的安全和顺畅。
2017年10月2日,“十一”小长假和中秋假期重叠,广深高速异常拥堵,小轿车、货柜车一排就是十几公里。
刘海峰带领中队队员,一边处理突发交通事故,一边安抚市民情绪,从天亮忙到天黑,又从天黑忙到天亮。来接替他的民警多次催促他去休息,他却总是说,“没事,我扛得住”。
直至第二天夜里,交通恢复正常,奋战足足30个小时的刘海峰,才回到大队。
同事们说,刘海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事,我来。”
“哪里有拥堵,哪里就会有他;遇到警情,他总是第一个接;对于棘手复杂的难题,他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处理。”西部高速公路大队副大队长张良告诉记者。
广深高速宝安至同乐路段,曾是学生上学放学、上班族上下班必经之地,平均每天有1000名行人横穿高速通行,交通秩序混乱,是交通拥堵和事故多发的“黑点”。
接手同乐关卡后,刘海峰想方设法主动排除隐患。他查看监控、实地体验、与相关单位一家一家地沟通协调,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最终确定了“微治堵”的措施。
2018年底,同乐路段改造完成后,行人与车辆成功分开,车行顺畅,为市民节约了至少30分钟的通勤时间。
“他为公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在深圳警校射击场,深圳市公安局警察机动训练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田凯向记者展示了一箱子弹。标签显示,这箱子弹重达32公斤。
“我刚入警的时候,刘海峰是个老教官。这一箱子弹几十斤,他一个人去搬两三箱,从库房一路搬到射击场。”回想起警校里的点点滴滴,田凯不禁感慨,不知海峰把多少重担扛在了自己肩上。
刘海峰在指导警员们进行射击训练。 深圳交警供图
1992年,刘海峰从深圳警校毕业留校工作,不久后专攻实战技能训练。到2010年从警校调离到交警大队,在警校19年时间里,刘海峰从办事员一路干到了大队长。
“海峰同志专业技能非常强,是很好的教官,也是带我入门的老师。”警察机动训练支队四大队教官杨波回忆。
2003年,刘海峰曾是第一批到香港参加武力使用课程培训的警官之一;2004年开始,他领着团队一起开创的深圳公安武力使用训练课程,至今都在国内保持领先。
“他可以把很闷的课程讲得很生动。”杨波说,刘海峰一年教学量达到1200多个课时,而教官的平均课时量一般在600至800课时之间。
在教学之余,刘海峰还经常和教官们一道探讨业务,一步步将警官课程体系安排得周详。即使在离开警校加入交警行列之后,刘海峰还会经常回来参与备课与业务研究,把基层经验反馈给教官队伍。
从警27年,刘海峰曾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6次,荣获“全省公安机关优秀教官”荣誉称号。
刘海峰在一次行动中荣获三等功。 深圳交警供图
“他为20000多名公安干警提升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水平。他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为深圳公安、乃至全国警队,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在刘海峰的追悼会上,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政委张念东说。
“他是我们身边的平凡榜样”
8月6日,刘海峰的追悼会举办的这一天,本应是刘海峰休假的日子。
7月中旬,刘海峰一家还策划着,等休假了,就带孩子到江西旅游。结果,这趟旅行再也去不成了。
与刘海峰相识21年,结婚16年,在妻子周见欢的眼里,丈夫总是带着笑意。 每每值班回到家,刘海峰总把妻子“赶”出厨房,对她说:“我值班的时候,你已经干了很多活,现在该轮到我了。”
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刘海峰就默默把能做的小事做到了极致。吃西瓜时,他总是把最甜的西瓜心挖好,给妻子和女儿吃;在家宴上,他提前为家人煮好大闸蟹,细细剥好一整盘蟹脚、蟹黄、蟹肉。
“他像一块永远充满电的电池一样。”刘海峰的连襟万毅感叹。“处处为别人着想,把正能量留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警队里,他也把民警们视作家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今年6月,中队里一名50多岁的民警,身体不适,刘海峰马上开车将他送医,然后打电话给副大队长张良:“他这星期的班,我帮他上吧。”
同事们说,发现别人缺什么,刘海峰总是尽己所能提供帮助。“有一次,他发现我警服上的挂钩掉了,主动找了一根给我。”杨波说,“后来,我的挂钩又掉了,过一阵子,他又给我递上了一根。”
在家里,刘海峰是家中的“主心骨”;在单位,他是队员们如兄如父的“老大”;在路面上,他还把关怀传递给他遇到的每一位陌生人。
刘海峰为交通事故中的伤员包扎伤口。 深圳交警供图
刘海峰佩戴的执法记录仪,记录下刘海峰向世界传递的每一点暖意。下雨天处理事故,他把自己的雨衣拿出来给车主穿上;巡逻遇到车辆故障,他主动停下车来帮忙修车;出警遇到大堵车,他跑步四五公里奔驰救援。
在牺牲的当天,在刘海峰人生的最后一次巡逻中,他处理完事故后,还手把手地教司机做好防护,不忘跟前来清理现场的环卫工打声招呼:“辛苦了!”
“我多么希望,走进中队会议室的时候,刘队还能像平常那样招呼我们——‘快点进来,开会了。’”一中队警员关鑫说,“刘队很平凡,他十年如一日地工作,他一直都在做他应该做的事,对得起这份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就是英雄。”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