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立 报道 通讯员 胡世豪)近日,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联合普外胸外科,成功开展了首例肺结节术前定位再行左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切除术。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术前辅助定位
52岁的吕女士因“体检发现左上肺结节2月余”入住该院普外胸外科。经完善肺部平扫及增强|肺结节三维及重建,发现左肺上叶尖后段结节为LU-RADS 4B类,疑似早期肺Ca,同时发现其他双肺小结节为LU-RADS 2类。经多学科会诊后,拟行左上肺尖后段及左肺下叶背段结节胸腔镜手术切除术。术前先行左肺下叶背段结节定位。
定位中、定位后效果对比图
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陈旭东主任医师和欧海涛主治医师为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术前辅助定位”。在CT定位引导下,将带有锚定的肺结节定位针置入左肺下叶肺结节附近,整个过程仅耗时约10分钟。定位完成后,患者返回病房,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术前辅助定位
第二天,在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张百华教授指导下,邓震宇主任医师带领的普外胸外科团队根据肺内的锚定定位针,迅速找到了肺部小结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及术后病检均提示左肺上叶结节符合原位腺癌。手术历时40分钟,精准地切除了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肺组织。
随着CT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出。但有时影像学显示的肺结节并不容易术中探查找到。术前定位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保留更多正常肺组织的关键。定位钩针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定位方法之一,它通过CT引导,将定位钩牢牢钩住肺结节周围的组织,使得隐藏在肺组织中的肺结节就如被手揪住一般,无处遁形。
肺结节术前定位针的作用
1.精准定位:在CT的引导下,定位针能够精准穿刺到肺结节所在的位置,从而锁定病变部位。这种定位方式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优化手术方式:通过术前定位,医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肺结节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最大程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缩短手术时间。
3.降低手术风险:定位针的使用确保了病变组织的精准切除,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