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张立 报道)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是推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的现实之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中,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此,省生态环境厅评选出一批美丽湖南建设、“夏季攻势”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强经验交流、示范推动,不断推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湘潭县:“疏堵结合 两端发力”做实秸秆禁烧和利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纵深推进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今年1—10月,县城区空气综合指数、PM2.5浓度、空气优良率三项考核指标达到历史最优。据统计,2023年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秸秆产生量为65.41万吨,可收集量为48.77万吨。针对全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秸秆焚烧问题多发易发、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采取“疏堵结合 两端发力”,做实秸秆禁烧和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工作。
一、多措并举,强化秸秆禁烧管控
秋季是秸秆焚烧多发期,更是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关键期,出台《湘潭市蓝天保卫战“重拳整治”十条措施》,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提升空气环境质量。
1.加强组织领导。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禁止露天焚烧管控工作的通知》,召开2024年全县秸秆禁烧工作部署会议,明确“全面压实责任、强化应急处置、规范主体管理、严肃考核处罚”等工作举措,安排部署秸秆禁烧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微信、广播、村村响等宣传媒介方式,广泛开展“禁烧”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460余台/次,让“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的观念深入人心。
2024年秋冬秸秆禁烧工作部署会议
3. 细化禁烧措施。各乡镇在露天焚烧高发时段增派专人24小时轮岗值班。成立机动扑火队,对火点迅速响应、及时扑灭,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罚。目前,已出动巡查人员800余人次,发现并处置火点900余个。同时县生环委办利用无人机、铁塔瞭望等手段,综合运用核查、通报、约谈等措施,压实禁烧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形成工作闭环。
二、综合施策,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思路,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探索并形成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模式。
1. 广泛开展调研,摸清基层难点。今年上半年,组织专班对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走访,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出路在哪里”及存在的问题等开展大讨论,广泛听取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主要是秸秆收集的周期较短、收集效率低、收集成本高、业主回报率不高、收储点不多等问题。
省、市相关部门赴湘潭县调研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2. 加强责任落实,实行属地管理。召开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印发《湘潭县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资金奖补政策等。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属地包片的责任机制,将任务层层落实到户、到人,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支持。
湘潭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3. 做好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各乡镇出动宣传车加强巡查,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大力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性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使“露天秸秆焚烧违法、综合利用利国利民”观念家喻户晓,让秸秆禁烧和开展综合利用逐步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湘潭县秸秆综合利用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按照“堵疏结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创设了绿色补偿制度,支持秸秆打捆机购置和秸秆收储厂房建设;推广秸秆草棒和“深耕一亩田”等产业化利用方式;申请并授权了多项发明专利;发布了《纯稻草简易栽培大球盖菇技术规程》湖南省地方标准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成功激活“秸秆经济”,有效解决秸秆清运和禁烧压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之路。通过全面推行秸秆综合精细化管理工作,培育并形成了以伟联工贸和超龙合作社为代表的原料化利用、以六斗冲公司和伟胜合作社为代表的饲料化利用、以华绿公司为代表的肥料化利用、以“深耕一亩田”模式为代表的基料化利用及以定帮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仓储深加工等一大批秸秆收得上、储得住、运得出、用得好、效益佳、可持续的新型市场主体。秸秆综合利用整体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24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将达到42万余吨,其中肥料化33.2万吨、饲料化3万吨、能源化2.8万吨、原料化2万吨、基料化1万吨。
“秸”尽所能、“秆”尽其用、变“柴”为“财”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秸秆打捆机发出阵阵轰鸣,不时“吐”出一捆捆秸秆;抓草机来回穿梭,挥动钢臂将打好捆的秸秆抓起并排列整齐;转运车辆在路边蓄势待发,将堆好的秸秆码上车厢进行统一清运。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实现了秸秆从“废弃物”到“资源宝”的华丽转身,推动了绿色农业、助力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