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湘潭市住建局:大美湘潭,城市“蝶变”!

发布时间:2019-09-18 22:10: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立 报道)9月17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活动首场湘潭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成就专场发布活动举行。

在本场新闻发布活动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颜星为大家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湘潭市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诸多经验。

大力拓展城市框架 内外联通更加顺畅。1961年10月1日湘潭第一座过江公路桥梁湘潭一大桥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湘江上已有5座过江通道(不含铁路和高速公路桥)并将新增3座桥梁,昭华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建设加快推进。

加快融城发展,全面对接长沙、株洲。推动长株潭三市间路网的互通和对接,初步构建起“九纵九横”的城际道路格局。加快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2019年开工建设芙蓉大道、潭州大道“两干”快速化改造项目,进一步打通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打造长株潭核心增长极,仅用2个多月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现开工,创造了“湘潭速度”。构建城市环线,大幅拉伸城市骨架。完善城区主干路网,推进“成环成网成片”,北二环已全面建成,五大桥及东二环主车道全线拉通,南二环启动建设,西二环一期年底建成、二期建设已启动,逐步形成新城区经济动脉,城市框架更加丰满健壮。打通城市堵点,有力畅通片区微循环。拉通了韶山路、双拥路、湘潭大道、湘江防洪带等一批骨干道路,打通了月华北路、广云东路、大湖南路、宝塔南路、书院东路等一批 “断头路”,疏通了三座大桥河西桥头、砂子岭等一批交通堵点节点,实现了对内通达、对外通畅。

健全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品质日益提升。1959年湘潭市自来水公司成立,老百姓开始告别肩扛手提、饮用井水、河水的历史。截至目前湘潭市城区建成投入使用的自来水厂共计4家,供水能力43.5万吨/天,管网里程740.8公里。

一是加快供排水设施建设。市城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5家,污水处理能力48.5万吨/天,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管网里程1004.3公里,全市污水处理率为96.2%。二是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我市成功获批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市,近三年已开工地下管廊项目17个,完成建设里程19.918公里,有力助推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现象。三是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市城区24条黑臭水体的基础治理,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今年6月我市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4亿元专项奖补资金。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70年来湘潭市因势利导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建筑业加速转型发展

产业集聚基本实现,全市共有各类建筑业企业506家,从业人员25万余人,建筑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亿元增至2018年的449.2亿元,增长148倍,外拓产值达到158.7亿元,税收贡献19.2亿元。有5项工程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奖),38项工程获芙蓉奖,建成了行政中心、体育中心、武广高铁湘潭北站、万楼景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

房地产业发展壮大。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33家,比1998年的45家增长4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9.93亿元,比1998年的7.37亿元增长31倍;商品住宅销售476.02万㎡,比1998年的25.1万㎡增长18倍。

随后,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也详细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提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住房问题,请您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湘潭市住房建设取得了哪些骄人业绩和辉煌成就?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颜星:住房条件大幅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1986年的9.11 ㎡上升到41.96 ㎡,增长3.6倍,每户平均拥有一套住房。居住条件大为改善,通过“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以劣换优”,以往简陋的吊脚楼、平房、清水房、筒子楼逐渐被规模化、专业化、园林化的物业管理小区所替代。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近两年提质改造老旧小区136个,实现小区由“旧”到“新”、由“乱”到“齐”、由“脏”到“净”的转变。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全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2.96万㎡、0.73万套;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50万㎡、2.94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18万户、7052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44万户;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0万户,全市累计有10余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4%。

物业管理提质增效。行业规模日益壮大,从1996年全市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诞生至今,全市已有物业服务企业208家,管理项目575个,管理面积5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2万人,有近百个项目荣获国、省、市各类荣誉,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

记者提问:众所周知,湘潭是一座滨江城市,中心城区地跨湘江两岸。新中国成立之初,湘潭市城区仅有一座湘黔铁路桥,市民出行极不方便。湘潭是如何破解这一交通瓶颈,实现“数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颜星: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湘潭一大桥开工兴建,历时近两载,1961年10月1日,千里湘江上第一座公路桥-湘潭一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标志着由于湘江阻隔停车待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湘潭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二桥,于1993年12月建成通车,连接岳塘区与湘潭县城易俗河镇,使途经湘潭的107国道缩短17.4公里,分流无需过境市区的车辆约50%。

2001年湘江三大桥建成,构成城市环路的东半环,扩大了城市交通网,缩短两岸城区和320国道交通里程5~8公里,形成河东河西10分钟经济圈。

2007年,湘江四大桥(莲城大桥)建成,为世界首座斜拉钢管拱桥。它的通车使湘潭城区面积向北扩展10平方公里,拓展城市框架,拉进与长沙、株洲的距离,加速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2015年,湘江五桥(芙蓉大桥)建成,成为连接岳塘区、和湘潭县城的第二座桥梁,使湘潭市区与株洲城区拉近5公里,107国道东移4公里,与株洲欧洲工业园、天易公路经济带连成一片,缓解湘潭市区和易俗河县城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快长株潭融城步伐。

截至目前,除铁路桥、高速公路桥之外,湘潭市区共拥有过江桥梁5座。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