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4岁的袁先生在常宁爱尔眼科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在病房一边拿着手机,一边看着窗外。“现在看手机很清楚,对面的楼也能看得清。”据了解,袁先生是该县级医院完成的第一例植入“新无极”连续视程人工晶体(EDOF)的白内障手术。
常宁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李茂炎进行手术
作为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本质是眼睛的天然晶状体发生混浊。白内障科主任李茂炎解释,晶状体就像一块的透明镜片,当其蛋白质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时,光线穿过晶状体时被阻挡,患者就会出现视物模糊、色彩辨识度降低、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超70%,80岁以上几乎达到100%。
“白内障手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只为了恢复看得见的视力,而使更强调功能性视觉重建。”李茂炎指出,白内障手术的原理就是摘除已经混浊的晶体,再植入人工晶体进行替代,选择个性化的人工晶体选择成为改善术后视觉体验的关键。连续视程人工晶体(EDOF)拥有连续的焦深,相比于单焦点及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优势,就是能够平滑切换从近到远的连续清晰视觉,满足看手机、看电脑、驾车等多场景下的用眼需求。
“为白内障患者选择人工晶体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眼部条件与用眼需求。”李茂炎强调,从单焦点到三焦点,从球面到非球面,不同人工晶体有各自的适应人群。连续视程人工晶体(EDOF)作为新一代产品,其优势在于提供更自然的中间视力,这对需要频繁使用电脑的中老年群体尤为重要。并且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还能消除术后的光晕、眩光等光学干扰,更好地提高夜间视力。
现代白内障手术已发展为精准的屈光矫正手术,采用飞秒激光或者超声乳化技术,通过微切口在10-15分钟内即可完成手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白内障治疗的目的从“看得见”变为“看得清、看得舒适”。近年来屈光性人工晶体的广泛应用,会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视觉体验,也标志着白内障诊疗技术迈入个性化精准矫治全新时代。(邓小保)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