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乡市东山街道聚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幸福之城的同时,将农业现代化纳入整体发展框架,夯实“三农”工作基础,以保障粮食安全为轴,形成“夯根基、强动能、谋发展”的递进链条。
固粮本:党建引领 夯实根基
书记抓,落实党政同责。街道将抓乡村振兴的首位责任放在抓粮食安全上,由各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街道、村、组三级粮食生产工作动员部署会,解读、宣传惠农政策和奖扶措施,以分片包组的形式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形成上下齐心、同频共振的整体合力。
抓书记,压实责任链条。各村党组织书记为粮食生产第一负责人,亲力亲为,落细落实。挖掘新农人,培育“村干部+党员”多重身份的种植大户。组建以驻村第一书记、“三长”为主体的宣传分队,以民情恳谈会的方式充分了解农户需求,并成立技术队伍,第一时间解决品种选择、苗期管理、虫害防治等难题。一手擎职责、一手抚民心,既筑牢了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又系牢了协同联动、长效配合的粮食生产工作纽带。
保粮效:多措并举 激活动能
大棚
夯实基础设施。街道统筹200余万元,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灌溉、排水条件,提高农田抗旱抗涝能力,争取上级资金疏通堵塞的沟渠、河道约5000米,清理山塘56个,扩大灌溉面积达1000余亩,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针对因新城建设毁坏水利设施造成的引水灌溉难题,及时安排部署,预新钻深水井2眼。
破解技术难题。大力推广低镉品种水稻种植,完成推广面积3000余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针对不同田块的实际情况进行“苗情、墒情、病虫情”综合诊断,直接服务农户300余人次,解答各类农业技术问题200余个,把技术送到农户手中,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强化示范引领。近年来,拨付20余万元重点打造千亩高产优质双季稻示范片区,依托嘉锋农业公司统一管理、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吸引200余户农民自发加入;投入10余万元委托种粮大户种植预备秧,以应对极端天气,保证早稻种植面积。
拓粮路:协同发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集中育秧中
土地流转规模化。街道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以“引导+兜底”的形式稳步扩大流转规模,组织合作社采取季节性流转或长期流转的模式对农户不愿种的田块进行耕种,耕种条件差的耕地由村级干部兜底,有效解决双季稻优势区耕地抛荒问题,目前街道6个农业村土地流转率达70%以上,2024年新增流转耕地735亩,建成千亩农田示范区2个,土地利用率提升30%以上。
集中育秧专业化。针对双季稻优势区的耕地抛荒、水稻直播和“双改单”等问题,选择灌溉便利、运输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作为集中育秧田,统一栽种优良品种,持续派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稻集中育秧工作,利用专业化育秧技术,解决春耕育秧的“倒春寒”和缺水难题,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完成专业化集中育秧3000余亩。
产业融合特色化。在稳产扩面主粮作物、端稳“中国饭碗”的同时,以油菜花为“金色纽带”,推动“粮油共生、农旅共融”的产业新格局。通过土地流转,以村为单位连片实施“稻油”水旱轮作,覆盖全街道所有农业村,打造“千亩油菜花海”,发展“花田”3000亩,带动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既守住了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致富路。
时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东山街道将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积极掀起春耕生产热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年农业丰收增产奠定坚实基础。(张立 张逸寒 贺雯)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