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祝贺!李军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发布时间:2025-05-05 18:20:56 推广 来源:湘潭残联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湘乡市壶天中心学校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肢体三级残疾人李军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片丹心育桃李

三根钢针铸师魂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毅力和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李军,这位来自湖南省湘乡市壶天中心学校的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工作者。他荣获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2021年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更以33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了一曲乡村教育的壮丽赞歌。

一、身残志坚,直面命运挑战

李军8个月大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双下肢三级残疾。但身体的残疾未能阻挡他追求梦想的脚步。多年来,他凭借惊人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疾病顽强抗争,最终考上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人民教师的33年间,李军始终坚守山村学校。他常说:“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是上级部门的关心,让我有机会上大学、走上教育岗位、实现人生价值。我要用一生来回报这份恩情。”这份感恩之心,成为他坚守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

二、艰难前行,只为心中信念

2000年3月,李军右脚踝扭伤,又肿又痛。因右脚比左脚短5厘米,完全靠脚尖着力,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从教师寝室到新校区仅300米,他却要拄着拐杖,花1小时才能挪到,到教室时已满头大汗,但他从未抱怨。

学校两楼间有 20 公分左右的沟坎,雨雪天湿滑难行。为按时上课,他甚至放下拐杖,双手着地爬过。同事见状落泪,他却微笑回应不想麻烦大家。同年5月,他左腿骨折。2002年,右股骨骨折,先后接受钢板、钢针植入手术,身体未康复就拄拐忍痛回岗。从一楼到四楼,双腿无力,钢板处胀痛,钢针刺痛,他仍坚守教学一线,从未耽误学生一节课。

2018年元旦前一周,他右脚踝再摔伤,起初无法站立,上厕所、进教室都需人帮,却不请假,无迟到早退缺勤。2023 年12月31日,左膝盖摔伤,不能站立走路,期末考试前二十多天,他坐轮椅由爱人推去上课。为不耽误课堂时间,连堂课时他课前不喝水,即便口干舌燥、嘴唇起泡也不愿中途上厕所。寒冬时,楼梯扶手冰冷,他仍咬牙攀爬,一天往返多次,从不退缩。

三、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发光

1992年,李军从娄底师专毕业后,毅然回到老家,主动申请到离湘潭市区90多公里外的涧山中学任教。那里山路崎岖,出行不便,他下坡靠双手倒爬,雨雪天常摔跤滑倒,却坚守到 1998年学校撤点合并。

到山坪中学后,他工作热情更高,始终以学校需求为重。83班缺语文老师,他弃“政”从“语”;2003年,89班语文教学陷入困境,他身兼数职仍主动担责;2010年,学校缺历史老师,他虽未教过历史科,仍迎难而上,赢得认可。2012 年,毕业班116班语文老师退休,他身兼多职仍临危受命,带领学生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他不顾年近五十、腿脚不便,再次接过语文教学任务;2022年,语文老师充足,他又主动回归政治教学。

除教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管理。2013年,学校创建省合格学校,他负责整理资料,数月无完整休息日;2017 年,为备检“省两项督导评估”,他承担多项重要材料撰写任务,付出诸多心血。同年,新建阅览室启用,他主动制定管理制度、安排阅览计划等,保障按时开放。

担任《山鹰》校报主编13年,他精心策划,使校报在湘乡市首届校报校刊评选中获初中组唯一一等奖。他编著校本教材《走进中学》,组建“严师教研团”助力年轻教师成长,主持课题取得丰硕成果,积极参与比赛获奖,为学校争光。

四、爱生如子,真情温暖心灵

李军始终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爱学生成长。周旺锋被开水烫伤,他讨来草药,亲手捣碎敷药,每日换药直至康复。

生活中,李军十分节俭,却对学生慷慨,为困难学生出学费、买文具是常事。孤儿朱小龙自卑自闭,初三时李军将其接到身边照顾,助其变得开朗自信,考上理想学校。彭湘盈家庭困难,他“一帮一”帮扶,提供学习用品、生活费用并辅导功课,助其考上心仪大学。付晓莲想辍学,他拄拐步行数小时到其家中劝说,最终让她重返校园。

92班学生杨苏、103班学生童莉雅在校报上写道:“他用高尚的师德打动学生,他用自己的身教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李军爱生如子,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

五、坚守初心,铸就无悔人生

李军,这位平凡又伟大的乡村教师,用拐杖丈量教育长度,用坚韧执着书写教育厚度,用爱与奉献诠释教育温度。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榜样。2000、2004、2008、2012、2013、2021、2023年度七次市政府嘉奖,见证着他“残疾不残废,平凡不平庸”的质朴理想。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成就乡村教育的脊梁。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