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竹梯上的 “星空冒险”(1965 - 1978)
涟水之畔,薄雾如纱,悄然覆于大地之上。刘福生稳稳扛起那截毛竹梯,梯身刀痕累累,恰似岁月镌刻的斑驳纹路,其沧桑之态,更甚于他手背上的老茧。杂货店王老板,如寒日中畏缩的龟,自门缝间探首,轻声关切道:“福生哥,看您这架势,莫非要上雷公顶揽星去?” 刘福生重重一拍腰间粗若裤带的麻绳,声若洪钟回应:“揽星?我这是去给雷公爷修缮他那‘顽皮’的电线,省得每逢雨天,他便以闪电肆意炫耀,仿若显摆自家珍宝!”
雷公顶的铁塔,于湘乡电力领域堪称先驱。1965 年,三线建设的激昂号角乍起,年仅二十的刘福生,满怀热血,随公社电工队奔赴山峦。彼时条件艰苦非常,既无安全帽护首,亦无登高车助力,唯两根毛竹梯与无畏勇气相伴。刘福生的师傅老陈头,生前常以沙哑嗓音高呼:“勒紧裤腰带,莫让山风勾了魂,给雷公当免费跟班!” 未料三年之后,命运无常,老陈头在一场雷暴中不幸罹难,宛如一道转瞬即逝的 “人形闪电”。此后,刘福生每次攀爬电杆,皆下意识向天空合十祈愿,喃喃自语。
刘福生初次攀爬铁塔的经历,至今忆起,仍令他面红耳赤。塔顶高耸,足有四十米之距,劲风呼啸,仿若利刃刺向脖颈。攀爬途中,恐惧如潮,猛然间,他只觉裆间温热,竟是吓得失禁!他紧抱角钢,身躯颤抖如筛。鼓足勇气俯瞰,地面之人渺小如蚁,往来攒动。此时,母亲那熟悉而温暖的叮嘱在耳畔响起:“儿啊,雷公顶的星星明亮非常,若有机会,摘一颗回来,给娘作夜间明灯。” 思念如汹涌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再也无法抑制情绪,涕泪纵横,于塔上放声大哭,不知情者见之,还以为铁塔上绽出一朵奇异的人形蒲公英。
时光匆匆,十年转瞬即逝。如今的刘福生,已成为壶天镇远近闻名的 “电猴子”。他凭借非凡智慧,自创 “三点固定法”,此方法如神奇妙术,令他攀爬速度大增,迅猛如箭。然而,荣耀背后是沉重代价,他的膝盖中至今深嵌三颗钢钉,每逢阴雨,钻心疼痛便如影随形。可刘福生却总是笑着调侃:“这三颗钢钉,乃是雷公爷特意赐予我的‘荣誉勋章’,够我吹嘘一生了!”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轻柔拂至涟水河畔,刘福生满心欢喜,在公社礼堂领取了人生中第一本《电工证》。那红漆封面在阳光下璀璨夺目,刺得他微微眯眼。他激动地以袖口反复擦拭,口中喃喃念着老陈头:“老陈师傅,您在地下可要瞧仔细了,咱如今也是正儿八经持证上岗的正规军,不必再如往昔,攀爬竹竿,似‘野猴子’般四处奔窜了!”
第二章 砸了铁饭碗,端起 “安全帽”(1979 - 1999)
1985 年,棋梓镇被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彻底席卷,其汹涌之势,更甚于涟水河中翻涌的惊涛骇浪。陈青生立于桌前,目光坚定,“啪” 的一声,将《乡镇企业承包合同》重重拍于桌面,这突兀声响,震得桌上搪瓷缸内茶水四溅,似在为他的果敢喝彩。副镇长老李,口中叼着旱烟,烟雾缭绕,模糊了面容,目光在陈青生和合同间来回游移,满是诧异,仿佛见到来自外太空的奇异生物,不禁开口问道:“陈老板,您这是铁了心要带着弟兄们砸了铁饭碗?就不怕日后生活无依,只能喝西北风?” 陈青生深吸一口香烟,缓缓吐出烟圈,那烟圈在空中悠悠飘荡,仿若他对未来的憧憬,虚幻却充满希望。他神色豪迈,语气笃定地回应:“于国营厂浑噩度日,毫无生气,倒不如放手一搏,做自己的主宰!即便真到喝西北风之时,咱也要挑个风大舒适之地,畅快地喝!”
说干就干,陈青生雷厉风行,迅速召集三十七位志同道合的兄弟,共同创立湘乡第一家民营电力安装公司。公司初创之际,条件极为艰苦,工人们身着的工装,补丁层层叠叠,仿若拼凑的百家布;安全帽皆从废品站精心挑选而来,油漆斑驳脱落,犹如长满难看的 “牛皮癣”。“安全第一” 的标语张贴于简陋竹棚墙壁,微风轻拂,碎屑如雪般纷纷飘落。1993 年,命运的机遇悄然降临,公司成功承接长沙河西变电站的百万级项目。甲方代表初见他们的队伍时,眼中满是不屑,毫不掩饰地说道:“就你们这群看似‘游击队’的人,还想承接如此庞大的变电站项目?可别到时把电线接得如一团乱麻,到处蛛网密布!”
然而,事实无情地打了甲方代表的脸。验收之日,甲方总工亲临现场,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崭新的瓷瓶,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怀疑,渐变为惊讶,最终化作由衷赞叹。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高声说道:“嘿,未曾想湘乡师傅们的手艺,竟比国营厂的更为精湛、扎实!” 陈青生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得意,悄悄躲至角落,开始数起手中的百元大钞。那钞票散发的油墨香气,瞬间将他的思绪拉回十年前领取工分的艰难岁月。他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自语:“老陈头啊,您在九泉之下尽可放心,兄弟我给您添的新土,比您当年攀爬的铁塔更为坚固、牢靠!” 这一年,为犒劳辛勤劳作的工人们,陈青生自掏腰包,为每位工人发放真皮劳保手套。工人们接过手套,抚摸着柔软皮质,眼中满是感动,纷纷感慨:“终于不必再让这双手粗糙如砂纸,日后抚摸媳妇的手,也不必担心刮伤她了!”
第三章 冰灾里的 “硬核舞者”(2000 - 2008)
2008 年的那场冰灾,恰似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是上苍与人间开的残酷玩笑。刘福生伫立在株洲醴陵的铁塔之下,抬眼望去,只见那碗口粗的覆冰,如恶魔巨手,将钢绞线硬生生压成弯弓之状。他眼中满是心疼与无奈,长叹道:“这些冰坨子,比雷公爷发怒时更为可怖、暴烈!” 助手小李,被严寒冻得浑身瑟瑟发抖,连声音也颤抖起来:“刘总,省里紧急调派 5000 人支援咱们!” 刘福生紧了紧身上略显破旧的军大衣,似要隔绝刺骨寒意,随后挺直腰杆,高声吼道:“即刻传达我的命令,告知弟兄们,把裤腰带再狠狠束紧三圈!今日,咱们便在这冰天雪地中,跳出一场最热血、震撼的‘钢管之舞’!”
湘乡电力人,骨子里便透着坚韧不拔、不服输的劲头。他们手持喷灯,向绝缘子上厚厚的冰层发起 “进攻”,喷灯的火苗欢快跳跃,如灵动舞者在寒冷空气中肆意舞动;脚扣在冰面上艰难摩擦,发出 “嚓嚓” 声响,尽管每一步都举步维艰,但他们却走出军人踢正步般的坚毅气势。陈青生的儿子陈涛,在衡阳抢险时,不幸摔断三根肋骨。然而,他却如钢铁战士,咬着牙坚守抢险一线。他满不在乎地说:“老爹当年在雷公顶攀爬时,连保险绳都没有,与他相比,我这三根肋骨算得了什么?不过是被冰坨子轻轻‘吻’了几口罢了!” 他那浓重的湘乡口音,在冰天雪地中格外响亮,如激昂战鼓,瞬间点燃在场所有人的斗志,让大家的热血在严寒中沸腾。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抗冰救灾行动终获圆满成功。“电力湘军” 的名号,如插上翅膀,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刘福生有幸前往人民大会堂领奖,他身着笔挺西装,精神抖擞。西装口袋里,他小心翼翼地揣着老陈头的照片。照片边角因岁月摩挲已微微卷曲,可老陈头那缺了颗门牙的灿烂笑容,却依旧清晰,仿若在冥冥之中对他说:“小子,好样的!没给咱湘乡人丢脸,继续加油!”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上的 “湘乡话课堂”(2009 - 2020)
2013 年,蒋运罗肩负使命,带领三百名湘乡汉子,毅然踏上前往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的征程。他们宛如无畏的开拓者,将非洲大地视作新的 “战场”。当地黑人工人学习攀爬电杆时,模样奇特,身姿左摇右摆,令人忍俊不禁。蒋运罗见状,急得跺脚,大声喊道:“左脚用力踩稳!右手牢牢抓牢!莫要如跳桑巴舞般扭来扭去,电杆并非你们的舞伴,不会配合你们的节奏!” 出人意料的是,她这番直白有趣的教导,成效显著。后来,当地黑兄弟见到她,都会亲切呼喊她 “中国妈妈”,每当听到这称呼,蒋运罗的脸上便会绽放出如春日花朵般灿烂、温暖的笑容。
在肯尼亚 400 千伏项目工地,彭建锋带领弟兄们,凭借顽强毅力与卓越智慧,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 仅用 9 个月,便成功贯通 433 公里的线路。非洲兄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英语称赞:“China speed!” 彭建锋闻言,脸上洋溢着自豪笑容,指着安全帽上贴着的 “吃得苦、霸得蛮” 贴纸,骄傲地说:“这便是咱湘乡速度!咱湘乡人攀爬电杆,那速度、那麻利劲儿,就如同打麻将时眼疾手快胡牌一般,又快又准!” 那张贴纸在赤道炽热阳光下,闪耀夺目,似比高悬的骄阳更为耀眼,它象征着湘乡人的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2020 年,湘乡电力产业园盛大开园,这是湘乡电力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刘福生和陈青生作为行业前辈,端坐贵宾席,眼神中满是感慨与欣慰。望着天空中无人机编队变幻出的奇妙图案,刘福生眼眶微微湿润,轻轻拭去眼角泪花,转头对陈青生说:“老陈啊,你当年心心念念不用攀爬竹竿的日子,如今已然实现,咱们的梦想成真了!” 陈青生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指着大屏幕上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说道:“虽时代变迁,工具革新,但咱湘乡人的勇气与拼搏精神,永不会变!当年咱们敢与雷公较量,如今就能让这些高科技机器人为我们所用!”
第五章 云端的 “祖孙 battle”(2021 - 2025)
2025 年,在湘乡电力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刘宇轩戴着 VR 眼镜,专注观看抗冰场景模拟演示。看着看着,他眼皮渐沉,困意袭来,嘴里嘟囔着:“爷爷,你们当年仅凭脚扣攀爬铁塔,难道不觉疲惫?在我看来,这不过如游戏般,并无难度。” 刘福生坐在一旁,听闻孙子之言,不禁笑出声来,轻呷一口浓茶,白了孙子一眼,说道:“你这小毛孩懂什么!我们当年不仅在铁塔上劳作,还在上面享用辣椒炒肉,那才是真正的‘高空野餐’,刺激非凡!” 刘宇轩听后,惊讶得张大嘴巴,眼中满是对爷爷那段经历的好奇与向往。
刘宇轩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 ——“低空电网智能巡检系统” 的研发中。当他带领团队回到壶天镇实地测试时,机缘巧合下,遇到当年与爷爷一同爬杆的老电工。老电工眯着眼,仔细打量眼前的无人机,眼中带着一丝怀疑,说道:“小伙子,你这铁家伙当真如你所言那般厉害?能看清绝缘子上细微裂纹?可别像我们当年,只会嘴上吹嘘,实际干活却不行。” 刘宇轩听后,不慌不忙地操作手中设备,迅速调出实时影像,说道:“爷爷,您瞧仔细了,第三片瓷瓶上的那条裂纹,细如发丝,比您当年寻找酒坛裂缝时可要清晰多了!” 老电工凑近屏幕,仔细查看,脸上的怀疑瞬间化为欣慰笑容,笑着说:“不错,不错啊,后生可畏!没给咱湘乡电工丢脸,好好干!”
当无人机群整齐飞越雷公顶时,刘宇轩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到爷爷曾讲述的老陈头的故事。他操控着无人机,缓缓悬停在铁塔顶端,将镜头稳稳对准云海中的太阳。阳光透过绝缘子,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晕,那美丽景象,恰似爷爷口中描述的璀璨 “星星”。此刻,刘宇轩心中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原来爷爷他们当年攀爬的不仅是铁塔,更是在追逐心中梦想,那是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奋斗之路。
尾声 永远的 “爬杆人”
在湘乡电力博物馆内,刘福生的毛竹梯、陈青生的承包合同、蒋运罗的几内亚法郎,皆被精心陈列,成为馆内熠熠生辉的 “镇馆之宝”。前来参观的游客,每当看到那截毛竹梯,都会露出惊讶之色,纷纷问道:“这看似普通的梯子,当真能攀爬至四十米之高?” 讲解员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解释:“您可莫要小觑这梯子,当年,咱湘乡的电工们便是凭借它,一步一步,仿若真的在摘取天上星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实训基地,新一代电力工人坐在先进的碳纤维登高车上,腰间系着智能安全绳,与当年爷爷辈们的简陋装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当他们开始练习爬杆时,口中呼喊的号子,却与爷爷辈们别无二致:“左脚蹬稳!右手抓实!湘乡电工,永不言败!” 这充满力量的号子,在空气中回荡,似在诉说着湘乡电力人代代相传的精神。
刘宇轩操控着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博物馆广场上。机身喷涂的 “湘电长歌” 四个大字,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金色光芒,格外醒目。他迫不及待拨通爷爷的视频电话,兴奋地说:“爷爷,告诉您个好消息,我们的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啦!” 电话那头,传来刘福生爽朗的笑声:“好小子,真棒!”(张立 王新华)
责任编辑:刘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