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党建红引领救助暖

——湖南衡阳县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救助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5-22 16:22: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县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支部联基层”实践活动为抓手,聚焦社会救助服务中的动态管理难、信息不对称等堵点问题,创新“党建+社会救助”模式,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推动政策、力量、责任“三下沉”,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救助新格局,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救助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力抓党建引领,创新救助模式

织密联动网络。针对基层救助动态管理难、信息滞后问题,构建“网格+社会救助”工作模式,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应用。以全县553名社会救助协理员为触角,织密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今年以来,累计向网格员推送困难群众监测信息1480余条,实现需求摸排全覆盖。  

强化数据赋能。成立党员攻坚小组,牵头整合民政、乡村振兴、教育、医保、残联等12个部门数据,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交叉比对精准识别,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救助范围。今年以来,动态监测新增低保对象52人、特困人员14人。

便民服务升级。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审核权限下放至乡镇,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实现急难救助“就近办”。组织党员干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重病、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申报材料精简40%,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

深化服务实践,锤炼党员队伍

开展“业务大比武”。通过案例研讨、政策竞赛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围绕社会救助申请、办理流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讲解,编印《社会救助政策疑难问题应答汇编》,覆盖全县25个乡镇86名经办人员,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促进社会救助政策得到精准落实。  

设立“一线服务岗”。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广场、集市等地,开展“家门口救助服务日”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放置政策图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面对面把救助政策宣传到一线。今年以来累计解答群众问题153人次,发放宣传册2.5万份,群众满意度达98.6%。  

建立“阳光监督哨”。结合开展全县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纪委监委围绕“社会救助应保未保、低保金、城乡特困人员供养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情况开展专项整治,通过“线上公示+线下评议”双公开机制,严查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确保救助资金精准发放。  

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政策落地

推行“三联三包”机制。支部每年选定一个乡镇作为联系点,支部成员联系1-2个村,每名党员联系3-5户困难户,明确党员责任清单,包政策宣传、对象核查和跟踪服务,做到真包实联结穷亲、真帮实扶解难题、真抓实干促发展。今年以来开展“救助服务日”活动5场次,为特殊群体代办服务376人次。

推动“政策找人”转型。打造“‘蒸’爱无限,‘救’在身边”品牌,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筛查未纳入救助家庭,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让社会救助工作既有速度、更有温度。累计服务1.5万人次,满意率98.6%。  

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建立民政、教育、住建等9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发生重病重残、遭遇重大变故等特殊个案集体研究,今年已为12户家庭解决临时救助,为6名残疾家庭协调公益性岗位,帮助8名留守儿童链接助学资源。  

衡阳县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党建为纽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资源高效整合、救助服务多维提升。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温暖的行动,擦亮“党建+救助”品牌,为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注入红色动能。 (邓小保 陈小伟 包丹)

责任编辑:刘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